台灣網
  
 
字號:
2011年7月20日國新辦就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資訊發佈工作情況舉行發佈會

  時間:2011-07-20 13:21    來源:中國網     
 
 

  華清: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資訊發佈工作的意見》,今天我們請來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意見》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先生。現在先請鄭局長介紹情況。

  2011-07-20 09:33:45

  鄭國光: 

  女士們、先生們,我非常高興能與大家在此見面。首先,我衷心感謝大家對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關心和支援。根據主持人的要求,我就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資訊發佈工作的意見》制定的背景、意義、內容、特點以及如何貫徹落實,做簡要説明。

  2011-07-20 09:54:12

  鄭國光: 

  一、《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2011-07-20 09:55:22

  鄭國光: 

  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突發性、局地性氣象災害呈現多發、頻發、重發態勢,因其歷時短、突發性強、發生規律異常,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資訊發佈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針對當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發佈傳播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和不足,2011年7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資訊發佈工作的意見》,這是國務院繼2006年出臺的《關於加強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意見》和2010年國務院頒布的《氣象災害防禦條例》之後,又一個指導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文件,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重視,這對於進一步強化各級政府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資訊發佈的主導作用,加強部門間的聯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努力減少和消除氣象災害預警資訊發佈“盲區”,全面提升全社會防災避險能力,最大限度地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積極的作用。

  2011-07-20 09:56:33

  鄭國光: 

  二、《意見》的內容和特點

  2011-07-20 09:58:36

  鄭國光: 

  一共是三個板塊,六個方面,十八條。第一個板塊主要介紹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資訊發佈的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第二個板塊,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資訊發佈工作的四個主要任務。第三個板塊,加強組織領導和保障。歸納起來,可以用“兩個更加明確”和“三個進一步強調”來加以概括《意見》。

  2011-07-20 09:58:57

  鄭國光: 

  “兩個更加明確”就是目標更加明確和任務更加明確。《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國災害性天氣預警資訊提前15至30分鐘以上發出,氣象災害預警資訊公眾覆蓋率達到90%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齊全、科學高效、覆蓋城鄉和沿海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資訊發佈系統,基本消除預警資訊發佈“盲區”。《意見》在如何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加強預警資訊發佈、強化預警資訊傳播、有效發揮預警資訊作用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明確任務和要求。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個比較詳細的材料,這裡就不多講了。因為國務院辦公廳文件已經非常明確地給出了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資訊發佈的主要任務和要求。所以,這裡我就不多闡述了。

  2011-07-20 09:59:49

  鄭國光: 

  “三個進一步強調”就是進一步強調“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進一步強調各社會媒體要切實承擔氣象災害預警資訊發佈和傳播的社會責任,進一步強調氣象預警資訊發佈和傳播工作要依靠基層、面向基層、面向百姓。

  2011-07-20 10:01:08

  鄭國光: 

  關於進一步強調“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意見》要求各級政府將氣象預警資訊傳播手段的建設和運作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納入績效考核。關於進一步強調各社會媒體要切實承擔社會責任,《意見》要求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要根據應急需求,建立“綠色通道”,及時、準確、無償播發或刊載氣象災害預警資訊,提高預警資訊發佈的效率。關於進一步強調依靠基層、面向基層,《意見》要求縣、鄉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學校、醫院、社區、工礦企業、建築工地等要指定專人負責,形成縣—鄉—村—戶直通的氣象災害預警資訊傳播渠道。

  2011-07-20 10:01:50

  鄭國光: 

  三、《意見》的貫徹和落實

  2011-07-20 10:03:07

  鄭國光: 

  貫徹落實好《意見》,關鍵是抓好“三個結合”。 

  一是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與國務院一系列重要法規文件和“十二五”規劃的貫徹落實的結合。國務院3號文件、國辦49號文件、《氣象災害防禦條例》、《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和《國家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是做好災害監測預警及資訊發佈工作的重要依據,剛剛出臺的《意見》並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對相關的法規、政策的細化和具體化。另外,實現《意見》確定的目標,也必須以相關的法律規劃為基礎、以投入為保障。當前正值各級各類規劃制定的出臺期,將氣象防災減災及預警資訊發佈工作納入到各地防災減災“十二五”規劃,切實做好相關項目立項審批工作,是這次出臺《意見》各項任務落實的當務之急。

  2011-07-20 10:03:24

  鄭國光: 

  二是抓好政府組織領導與部門合理分工的結合。加快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推動將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績效考核,把氣象宣傳科普工作納入到當地《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把氣象防災減災基層機構和隊伍建設納入到地方政府的職責。同時,各級政府還要制定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措施,充分發揮各部門作用,著力健全預警資訊機制,加強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會商,建立和完善各級氣象災害預警聯席會議制度。這樣建立一個真正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機制。

  2011-07-20 10:04:35

  鄭國光: 

  三是抓好氣象災害預警和發佈平臺體系構建與完善體制機制的結合。《意見》提出,既要加強氣象災害監測網建設,儘快構建部門聯合的監測預警資訊共用平臺,建立國家、省、地、縣四級相互銜接並且規範統一的氣象災害預警資訊發佈體系,又要切實發揮政府協調功能,建立完善重大氣象災害預警資訊緊急發佈制度,減少審批環節,建立 “綠色通道”。要千方百計落實措施,推進縣-鄉-村-戶直通的氣象災害預警資訊傳播渠道建設。

  2011-07-20 10:05:55

  鄭國光: 

  當前,全國正處於主汛期,我國許多地方已發生了一些氣象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和服務任務重、責任大。各級氣象部門將按照《意見》的要求,積極做到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準確及時,預警資訊發佈快速高效,以實實在在的氣象防災減災成效來貫徹落實《意見》。 

  我先講這些,一會兒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大家!

  2011-07-20 10:07:02

  華清: 

  謝謝鄭局長的簡要介紹。現在請大家提問。

  2011-07-20 10:07:48

  中央電視臺記者: 

  在《意見》中明確了未來的預警資訊發佈的時效性和覆蓋率,在您看來,預警資訊發佈的瓶頸和困難在哪?請您介紹一下。

  2011-07-20 10:08:17

  鄭國光: 

  大家知道,氣象災害預警資訊的發佈,主要依靠社會的資源,比如電視,現在佔整個資訊發佈比重也就10%左右,廣播大概10%左右,電話、傳真大概20%左右,手機通過短信、彩信的方式,大概佔20%左右,另外還有網路,還有鄉村的高音喇叭,還有電子顯示屏、報紙等手段。大家知道,這些手段都是靠社會的資源,這些資源怎麼樣充分利用好,這涉及到部門之間的協調。比如我們做了一個統計,當氣象臺發佈了氣象災害的預警資訊,要通過手機的方式發佈的話,它有許多中間的審批環節,短一點的可能二十分鐘,長一點的可能需要幾個小時。如果氣象災害突發性比較強,當整個審批手續完成以後,這個災害已經出現了或者已經過去了,所以這種環節就需要暢通,我們要建立一個“綠色通道”,就是要快速、及時地來傳播。

  2011-07-20 10:09:51

  鄭國光: 

  關於預警資訊的覆蓋率問題,根據我們和國家統計局2009年抽樣調查,現在氣象災害的預警覆蓋率2009年全國平均82.3%。我們也做了一個調查,目前大概預警的覆蓋率也就85%左右,可能不足85%。怎麼樣提高預警的覆蓋率,讓更多的百姓能在第一時間得到災害預警資訊,這是《意見》提出來的一個目標,所以需要加強。同時你剛才講到瓶頸問題,現在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一個重要手段,目前手機靠常規的短信發佈,像北京這樣大的城市,一秒鐘可以發400條短信,大概一個小時在14萬到15萬條,這是所有短信渠道全部用來發氣象災害預警資訊的情況下,才能達到14萬條,如果再多給幾個通道的話,一個小時也不會超過100萬條,如果一個氣象災害預警資訊要發到所有人群手中,北京如果有800萬戶手機,就需要8個小時。

  2011-07-20 10:12:19

  鄭國光: 

  所以我們現在要與電信部門合作,用新的技術來進行小區全網發佈,這樣來提高資訊發佈的時效。

  2011-07-20 10:15:19

  中國新聞社記者: 

  請問中國氣象局的官員,在災害防禦能力薄弱的農村地區,如何加強氣象災害預警資訊的發佈?

  2011-07-20 10:15:54

  鄭國光: 

  你的問題提得非常到位。因為農村是我們國家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農民是受氣象災害最嚴重的群體。所以,農村的氣象防災減災是整個氣象防災減災的一個重點。這些年來,國務院非常關心農村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這幾年出臺的幾個中央1號文件都提出了要建立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的體系。我們採取的措施有:一是要建立一支農村的氣象資訊員隊伍,使得氣象資訊能夠進村入戶。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建立了22000多個鄉村氣象資訊服務站和43.7萬名氣象資訊員,大概覆蓋了全國85%左右的農村廣大地區。

  2011-07-20 10:16:20

  鄭國光: 

  我們還在鄉村裏面建立了10萬個高音預警喇叭,5萬個左右的電子顯示屏,許多村委會都有一個電子顯示屏,實時得到和傳播氣象預警資訊。

  2011-07-20 10:18:17

  鄭國光: 

  氣象部門通過手機短信、網路,向氣象資訊員提供氣象災害預警資訊,然後由氣象資訊員為老百姓提供預警資訊,幫助政府組織老百姓轉移。

  2011-07-20 10:19:03

  鄭國光: 

  二是加強氣象防災減災的科普宣傳。我們利用各種方式,比如每年的“三下鄉”活動,每年的“世界氣象日”活動,以及“科技周”活動等等,我們把最基本的氣象防災減災資訊印成小冊子,向農村老百姓進行防災減災的科普宣傳。

  2011-07-20 10:20:44

  鄭國光: 

  大家可以看電視天氣預報和聽廣播中的天氣預報,其實我們氣象部門在發佈氣象資訊的時候都有一個提醒和建議,就是利用各種平臺進行氣象防災減災的基本知識普及教育,而且提醒老百姓針對防災減災應該做些什麼,來達到防災避險的目的。

  2011-07-20 10:21:19

  鄭國光: 

  三是採取一些工程措施。比如説雷電是造成人員傷亡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特別是在我國,90%以上遭雷擊死亡的人都是農民。在國家發改委的支援下,在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援下,從2009年開始,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投入,對一些重點的防雷村莊建一些防雷的工程,建一些避雷塔,這大大減少了雷擊造成的農民傷亡。另外對一些寬闊的農田,還建立一些防雷亭,就是在地裏勞動的農民,有雷電來了以後,可以到防雷亭裏面避雷。所以,2010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死亡數比2007年整整降低了61%。

  2011-07-20 10:23:09

  鄭國光: 

  另外和一些建築部門合作,通過氣象部門組織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對農村一些建設,特別是房屋的建設,根據當地災害的情況提出一些防災減災標準,從根本上來提高農村的防災減災能力。下一步氣象部門貫徹剛剛出臺的《意見》,氣象防災減災的重點仍然是農村的氣象災害防禦。

  2011-07-20 10:26:30

  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也知道,近期包括北京以及成都、南京這些大中城市接連遭遇了暴雨天氣的侵襲,這種頻繁的極端天氣,對於氣象部門的預報預測來説會帶來那些方面的挑戰,對於這種環境的影響方面,氣象部門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2011-07-20 10:27:23

  鄭國光: 

  6月23日,北京出現了局地大暴雨天氣,最近南京也出現了大暴雨天氣,其實這些年來,包括中國乃至全世界一些大的城市,都遭受了一些大暴雨的襲擊,對城市的運作産生了嚴重的影響。這也表明現代城市對暴雨等氣象災害的脆弱性在增加。

  2011-07-20 10:28:43

  鄭國光: 

  這種災害的特點是突發性強、局地性強,而且影響也很大,對氣象工作者來説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能夠準確的、定量、定時、定點地作出準確的預報。

  2011-07-20 10:30:34

  鄭國光: 

  從目前的技術水準來説,要做到這樣精細化準確的預報,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比如昨天晚上,北京有一個地方下了123毫米的雨,但是在城區裏面感覺不到,就是一個氣象臺站的數據,突出反映了它的局地性很強,而且強度很大,把握這樣的預報,對於氣象部門來説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但是我們要預報的就是某一個地區可能會出現局地的暴雨,所以你們經常聽到氣象臺預報的是“局地有暴雨”或者“大暴雨”,對它具體落區在什麼地方,從目前的技術水準來説確實是非常難的。

  2011-07-20 10:31:31

  鄭國光: 

  這樣的災害,對氣象災害的預警工作提出了挑戰,這些突發性的、局地性的災害,我們可以通過先進的手段,比如説衛星、雷達可以監測到,但是給的發佈預警資訊的時間非常短。比如這樣的暴雨,我們可能提前半小時、一小時預警出來,但這些預警資訊怎麼及時地發佈到老百姓手中,給我們的預警工作提出了新的問題。

  2011-07-20 10:36:15

  鄭國光: 

  這就是剛剛出臺的《意見》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氣象災害要提高監測預報能力、要提高氣象災害的預警發佈能力,這樣在第一時間能夠更廣覆蓋面地把這些災害資訊送到老百姓手中,能夠讓老百姓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防災避險。

  2011-07-20 10:37:51

  鄭國光: 

  第三個挑戰,對氣象部門來説,不僅是報哪個地方有雨,可能要和城市的治澇、排澇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也是《意見》裏面提出來的要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與聯動,這樣使得氣象災害的防禦更有針對性,才能取得實效。

  2011-07-20 10:38:22

  新華社記者: 

  請您介紹一下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國遭受氣象自然災害的情況。另外,今年第6號颱風“馬鞍”正在向日本南部沿海移動,想請您介紹一下今年下半年這些颱風對我國造成哪些影響?

  2011-07-20 10:38:48

  鄭國光: 

  總的來説,今年上半年全國的天氣氣候還是複雜多變的,上半年全國的平均降水量是近39年來最少的,儘管我們看到有一些局部的洪澇。氣象乾旱也是屬於偏重的,從年初的我國冬麥區嚴重乾旱,到5月底以前長江中下游的嚴重乾旱。全國上半年的平均氣溫也是過去15年來最低的。所以,冷暖起伏也是最大的一年。入汛以後,特別是6月2日以後,局部的暴雨洪澇發生偏重。

  2011-07-20 10:42:12

  鄭國光: 

  歸納起來有六個特點:一是氣象乾旱多發、重發;二是春季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高,發生了多起森林火災;三是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多,年初南方遭受了嚴重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春天像廣西、湖南、貴州又遭受了近15年來最嚴重的連陰雨的低溫天氣;四是局部的暴雨及引發的洪澇、山洪、地質災害影響偏重;五是局地的雷雨、大風、冰雹強對流天氣災害重;六是今年南方高溫發生的時間早、強度大。

  2011-07-20 10:44:43

  鄭國光: 

  關於今年下半年的氣候趨勢,我也剛從國家氣候中心得到了一些資訊,預計今年8月份到12月份,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會有15到17個颱風生成,比常年同期偏少。預計秋冬季,我國江淮、黃淮、江漢、西北、西南、西藏大部分地區的降水量會比常年同期偏多,特別是陜西、甘肅、寧夏、山西、河南秋雨偏多。因為預測時間比較長,所以有好多不確定性。

  2011-07-20 10:45:33

  香港無線電視臺記者: 

  剛才您説到上半年平均降雨量和平均溫度,不知道有沒有數據。你們的目標是想提前15至30分鐘預報預警,這個時間夠不夠轉移?在強化糧食主産區的旱情監測方面,有沒有一些具體的目標?

  2011-07-20 10:46:50

  鄭國光: 

  關於今年上半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氣溫有多少,會後我的同事會告訴你具體的數值。關於冬麥主産區的旱情監測,其實我們現在在全國已經建立了1400個土壤墑情監測自動站,絕大部分是集中在北方糧食主産區。未來我們還要再建3000到4000個土壤墑情監測站,這樣平均每個縣有5個左右的土壤墑情自動監測站,這對於保障糧食生産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2011-07-20 10:48:19

  鄭國光: 

  關於北方的旱情,今年春天北方冬麥區出現了旱情,進入5月份以後,北方的降雨逐漸增多,從目前情況來看,華北、東北沒有出現明顯的旱情,對農業生産是有利的。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氣象為農業服務,是氣象工作的重點。所以,各級氣象部門一直同各地的農業部門合作,做好氣象為農服務,比如旱情的監測,包括農業氣象條件的預報、農業氣象災害的預報、農業産量的預測和農業病蟲害氣象條件的預報,所以氣象部門過去、現在、未來一直是“為農服務”的主要部門,我們今後還要加強為農服務工作,保障我們國家農業生産。

  2011-07-20 10:50:47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 

  請問鄭局長,今年上半年大旱比較多,下半年會不會有大的汛情發生?另外,氣象災害不斷發生,和氣候變化有什麼樣的關係?我國在氣候變化研究方面現在有什麼樣新的進展?

  2011-07-20 10:52:25

  鄭國光: 

  全國每年的平均降水量是648毫米,這個數據每年有波動,但波動很小,一般在1%至3%。這個降水量比亞洲各國的平均降水量740毫米偏少12%。從全國平均來看,南方雨水多,可能北方雨水會少,上半年雨水少,可能下半年雨水要多。從全國平均來説,降水量基本比較平衡。關於你提到的下半年雨水可能會偏多一點,我們也希望偏多一點。

  2011-07-20 10:54:37

  鄭國光: 

  下半年全國總體的氣候狀況是中等偏差年,所以我們特別關注的就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對一些局地的暴雨、階段性的乾旱和一些強對流天氣、颱風,我們會密切地監視。這和氣候變化有什麼關係?我再利用這個機會給媒體講一下。這些年來,大家感覺到這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也就是在全球變暖的條件下,這種大氣運動的規律進行調整變化,會容易産生極端的天氣氣候事件。

  2011-07-20 10:56:06

  鄭國光: 

  第二個原因,現在的監測能力大大提高了,過去全國有2400多個氣象觀測站,基本上每個縣一個觀測站,而且觀測的時間最短是1小時,最長是6小時觀測一次。現在全國有34000多個自動氣象觀測站,短到5分鐘觀測一次。所以,觀測的時間密度在提高,空間密度在提高,就像用小網捕魚一樣,對一些過去觀測不到的極端事件現在也能觀測到了。所以,感覺到極端事件比過去多得多。

  2011-07-20 10:57:53

  鄭國光: 

  第三個原因,我要感謝各位媒體,現在哪個地方出現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你們第一時間就能夠向公眾、向社會公佈出來,基於過去通信條件可能幾天以後才能知道,現在第一時間就能夠知道了。所以,給人們感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很多、很頻繁,也很重。

  2011-07-20 10:59:36

  鄭國光: 

  總結以上這三個原因,一是氣候變暖,容易産生極端事件;二是現在的觀測能力大大提高了,在時間、空間觀測密度上大幅提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監測能力大大增強了;三是新聞媒體在報道這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方面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2011-07-20 11:00:55

  鄭國光: 

  氣象部門這幾年來,把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監測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點,所以我利用這個機會希望各位媒體對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你們可以和我們氣象臺站合作,他們會在第一時間拿出一個客觀、科學的數據告訴你們。我的手機是24小時開機的,氣象臺站會告訴我哪個地方出現了極端事件,溫度多少,降水量有多少,是1963年以來的最高值還是1952年以來的最高值,這樣能夠把一些客觀、科學的數據告訴給公眾,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媒體的責任。

  2011-07-20 11:03:52

  鄭國光: 

  我補充一下,今年以來,截至7月19日,降水量是286.6毫米,比常年偏少13.4毫米,平均氣溫是8.1度,是近15年來最低的。比如星期六吐魯番最高溫度47.8度,我當天下午四點鐘就得到了這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我希望媒體和我們氣象臺站保持溝通,拿出科學的數據給社會公眾。

  2011-07-20 11:05:39

  工人日報社記者: 

  現在的目標,我國的氣象災害預警資訊覆蓋率將達到90%以上。社會公眾對於氣象部門氣象預報的準確率也非常關心,我的問題是在“十二五”期間氣象部門在提高預報預測準確率方面有哪些思路和舉措?

  2011-07-20 11:07:28

  鄭國光: 

  對預報準確率,我希望媒體更加全面的理解,前一階段,大家關心的是暴雨預報準確率問題,實際上大家可能沒有理解北京市氣象臺臺長所講的。暴雨的局地性強、突發性強、把握難度大。其實我們對暴雨過程的把握,也就是説這個地方會不會出現暴雨,現在的準確率在80%左右。

  2011-07-20 11:08:45

  鄭國光: 

  但是具到每個點,比如報今天東城區有暴雨,它出現在東城區,那麼預報準確率是百分之百,如果出現在西城區,預報準確率就是零。

  2011-07-20 11:14:35

  鄭國光: 

  現在的預警資訊發佈速度很快,對一些重大天氣過程的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我們是增強的,比如説我們能提前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做一些暴雨的預報。對準確率的理解,一個是預報提前時間是多少,第二個是報一個過程,還要報具體的地方、具體的量。從目前的技術水準來説,對具體一個點、具體的量、具體什麼時候開始,預報難度相當大,要提前24小時報出具體多少量,這個評分是很低的。但是如果有一個天氣過程,隨著系統的臨近,時間提前量的縮短,監測預警能力是很強的。比如説2010年,24小時全國有沒有雨,晴雨預報現在準確率是86.8%。到“十二五”,用五年的時間,我們的目標要提高三到五個百分點。對於天氣預報來説,提高一個百分點就相當於現在一百米賽跑一樣提高0.1秒都很難的,因為大氣的規律非常複雜,我們現在要不斷地總結提高,提高預報準確率。

  2011-07-20 11:16:11

  鄭國光: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另外一項任務是把提高預報準確率和提高預報的精細化水準連在一起。因為老百姓關心的,不能説報北京有雨,就都帶雨傘,是要知道北京東城區下雨還是西城區下雨,要求氣象部門作出準確的預報。所以,提高預報準確率和提高預報的精細化水準,是氣象部門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核心任務。

  2011-07-20 11:19:53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鄭局長,我們了解到,您多次參與全球氣候變化的談判工作,請您談談您感受到的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中國持什麼立場?有哪些舉措?

  2011-07-20 11:20:59

  鄭國光: 

  中國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活動,從黨的十七大,包括去年十七屆五中全會到今年的“兩會”,都提出了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要積極參與氣候變化的國際活動。中國在氣候變化國際活動中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我們積極履行各項國際條約、協議,比如説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要求,作為一個非附件一國家,我們按時提供了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的清單,也編制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我們也提出了到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一些目標,應該説在國際上得到了普遍的讚賞。同時,目前談判的三股力量,一個是歐盟,一個是以美國為首所謂的“散型國家”,一個是77國集團加中國。

  2011-07-20 11:22:09

  鄭國光: 

  中國在維護髮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利益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向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共用技術、提供資金,共用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成果。昨天國務院召開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領導小組會議,大家從電視、廣播、報紙上都看到了,溫家寶總理再次表示,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決心和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活動的一些表態。我想都反映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活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作出越來越重要的貢獻。

  2011-07-20 11:27:48

  鄭國光: 

  在IPCC的活動當中,我們有50多位科學家參與了第五次評估報告的編寫工作,我是IPCC中國的常任代表,我也知道中國在參加氣候變化的科學評估當中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積極參與,作出自己的貢獻。 

  大家知道,媒體是氣象部門和公眾的橋梁,沒有媒體對氣象工作的支援,沒有媒體傳播氣象資訊,氣象工作的作用和效益就很難發揮出來。所以,長期以來,媒體一直是氣象工作者的朋友,利用這個機會,我代表全國10萬氣象工作者對廣大媒體朋友對氣象工作的理解和支援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1-07-20 11:29:55

  華清: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11-07-20 11:31:30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2011年7月13日國新辦就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2011年7月12日國新辦就打擊侵犯智慧財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情況舉行吹風會      
圖片
胡錦濤:推動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歸根到底要靠青年
胡錦濤強調: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
國臺辦主任王毅:繼續採取有效措施支援臺企發展
陳雲林:藝術交流有利凝聚兩岸共同價值認同
梁國揚: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讓兩岸青年走得更近
兩岸新聞媒體青海采風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成就展在京開幕
聚焦第三屆海峽論壇
走進院士
海協會、海基會協議執行成果總結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