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2024年11月27日新聞發佈會文字實錄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答記者問。(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台灣網北京11月27日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27日)上午10時在國臺辦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本次新聞發佈會由國臺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斌華主持。以下為發佈會全文實錄:
陳斌華: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前來參加國務院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現在請大家提問。
新華社記者:11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習近平主席強調臺灣問題是第一條不容挑戰的紅線,要求美方慎之又慎處理臺灣問題。請發言人予以解讀。
陳斌華: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闡明瞭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嚴正立場,對於我們做好對臺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堅持團結廣大臺灣同胞,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
我們粉碎“臺獨”分裂圖謀、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能力堅不可摧、行動堅決有力,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形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希望廣大臺灣同胞認清賴清德當局謀求“臺獨”分裂、破壞兩岸關係的危險性、危害性,同我們一道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共同推動兩岸關係重回和平發展正確軌道。
人民日報記者:海基會董事長吳豐山近日稱,假如兩岸在1992年達成“九二共識”,那麼大陸應説清楚,“中華民國”在“九二共識”中擺放在哪一個位置。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1945年,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其後不久,由於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海峽兩岸陷入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兩岸復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不是領土和主權再造。
1992年8月1日,臺灣當局的“國統會”就兩會商談事務性協議時有關“一個中國”涵義問題作出“結論”,內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臺灣當局“已制訂國統綱領,開展統一步伐”。這份“結論”表明瞭臺灣當局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追求統一的立場。
對此,時任海協會負責人發表談話指出,確認“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對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後,經過兩會香港會談和互致函電,雙方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被稱為“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精髓是求同存異,就是求一個中國之大同,存兩岸分歧之小異。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海基會表示“認知不同”,海協會表示“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換言之,“九二共識”是在雙方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態度的前提下,暫時擱置了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的分歧。
正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開啟了協商談判,推進了政黨黨際交流,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兩岸同胞都從中得利。
“九二共識”的達成過程和內容清清楚楚,文件和文字記錄明明白白,惠及兩岸同胞的成果有目共睹。“九二共識”對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事兩岸事務的人士理當對此有準確的了解。我願再次強調,只要臺灣海基會回到“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承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事實,兩會商談就可以恢復。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海峽兩岸》記者:賴清德日前出席一場青年活動時,向與會高中生提出所謂“和平三選項”,否定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和“九二共識”,再次鼓噪兩岸“互不隸屬”,聲稱“堅持主權”“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是其“和平之路”。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面對未成年學生,賴清德以騙術話語欺騙誘導年輕學子接受其“臺獨”分裂主張,意圖讓無辜青年成為“臺獨”犧牲品,其行可恥,其心可誅。
“臺獨”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臺獨”分裂勢力及其謀“獨”挑釁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賴清德所謂的“和平之路”,是置臺灣青年和廣大民眾安全福祉于不顧、打著“和平”幌子備戰引戰的自毀之路,是把臺灣一步步推向兵兇戰危的自絕之路。希望廣大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青年認清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的“臺獨”本性,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決反對其謀“獨”挑釁,讓臺灣轉危為安,走上可長可久的和平之路。
香港中評社記者:馬英九近日出席中國國民黨黨慶活動致詞時,再次痛批賴清德強推“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並評價賴清德的“臺獨”主張“既無必要,也辦不到,更不務實”;希望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全力維護兩岸和平與安定,保障臺灣人民的安全與福祉。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鼓吹“新兩國論”,蓄意謀“獨”挑釁,企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違逆潮流、背離大勢,必遭失敗。我們願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共同政治基礎上,加強與臺灣各政黨、團體、有識之士的聯繫溝通,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臺灣民意機構前負責人王金平日前在島內成立跨黨派智庫“中道和平聯盟”,表示將致力促進兩岸和平。其隨後到福建漳州祭祖、參訪,表示希望兩岸共創和平,當前需要增進同胞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等。請問對此有何評論和回應?
陳斌華: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實現這一共同願望的基礎和前提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只要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對話溝通就沒有障礙。
王金平先生回鄉祭祖體現了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體現了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願情懷,體現了廣大臺灣同胞希望加強兩岸交流交往的強烈願望。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的共同義務,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兩岸同胞的共同使命。希望廣大臺灣同胞秉持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與大陸同胞一道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海峽衛視記者:臺媒報道,預計今年臺灣旅遊逆差將進一步擴大,出境與來臺旅客相差千萬人次,逆差達新台幣7300億元。有島內輿論及業者指出,陸客急速減少造成來臺旅客人數暴跌,兩岸關係緊繃直接影響國際旅客來臺意願。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民進黨當局頑固謀“獨”挑釁,激化兩岸對立對抗,刻意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是造成臺灣旅遊業深陷困境的直接原因。事實證明,“臺獨”即“臺毒”,搞“臺獨”就沒有臺海和平,臺灣也不會有發展。只要民進黨當局取消“禁團令”,撤除對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合作的阻撓禁限,我們將在恢復大陸居民赴馬祖、金門旅遊的基礎上,研究進一步擴大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加強兩岸旅遊業交流合作。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海之聲”和“看臺海”新媒體記者:針對臺前海軍艦長、退役少校呂禮詩在珠海航展受訪表示想讓臺灣民眾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強”,有民進黨民意代表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有關規範對象由退役將領擴大到“少校以上且領有終身俸人員”,內容包括若有“不忠”言行將剝奪月退俸。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我不清楚提案的民進黨民意代表是否看過一部臺灣老電影《八百壯士》,唱過影片中的插曲《中國一定強》,但我知道許許多多臺灣同胞都受過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教育,曾經心潮澎湃地高唱過《中國一定強》,抒發過對中國富強、民族復興的熱切期盼。呂禮詩先生參觀珠海航展後的感言發自肺腑,表達了真摯的民族情懷,引發了兩岸同胞強烈共鳴。民進黨民意代表的跳梁行為,不僅戳破了他們標榜的所謂“民主自由”、“言論自由”的謊言,也暴露了他們面對大陸強大實力的恐懼。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請介紹近期兩岸經貿交流活動情況,年底前各地還將舉辦哪些兩岸重要經貿交流活動?
陳斌華:近期各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加強兩岸産業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舉行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兩岸經貿交流活動,為臺商臺企拓展大陸市場,搶抓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的市場機遇,搭建平臺、提供便利。
11月3日至6日,第20屆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在廣西南寧市舉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全國臺企聯監事長黃明智等臺灣政商人士、少數民族和基層民眾、青年約700余人參加論壇。論壇以“推進交流合作 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著力幫助臺商臺企深入了解西部大開發政策紅利,積極參與桂臺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
11月16日至20日,第16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武夷山市舉辦。本屆茶博會以“‘三茶’統籌 融合發展”為主題,包括成果展示、貿易洽談、合作交流、茶旅體驗等內容。臺灣農會及南投縣、新北市坪林區農會等10余家島內茶葉行業協會組織143家臺企參展,覆蓋臺灣14個縣市,臺企參展數量、參展面積均創歷屆之最。博覽會期間,累計參展人數29.8萬餘人次,現場交易額3.87億元,其中臺灣館交易額1901萬元。
11月19日,首屆兩岸服務業大會和第13屆兩岸暨港澳服務業論壇在重慶舉行。本次大會和論壇以“創新服務 共創未來”為主題,聚焦服務業和青年交流等領域暢談合作、共謀發展,來自兩岸暨港澳地區知名企業家、商協會組織代表等400多人參加。會上發佈《兩岸服務業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共同倡議》,提出要推動兩岸傳統及創新型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強兩岸青年往來與民心交流交融,促進兩岸服務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11月20日,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江蘇省蘇州市舉辦臺商座談會,與近百位臺灣工商團體、大陸臺商代表座談交流。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出席座談會並講話,強調大陸經濟行穩致遠、持續向好,仍是廣大臺商臺胞發展事業的最佳選擇。我們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助力臺商臺胞發展新質生産力、融入新發展格局。與會臺灣工商團體、臺企、在大陸創業臺青代表在發言中表示,大陸經濟發展前景光明,其對紮根大陸發展充滿信心,將積極參與兩岸産業鏈供應鏈合作,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品質發展。
11月21日,臺資製造業企業産業鏈供應鏈對接會、2024兩岸機械工業交流會分別在江蘇省蘇州市、南通市舉辦。活動聚焦培育新質生産力,助推兩岸企業合作共贏,吸引業者踴躍參與。宋濤主任走訪台資製造業企業産業鏈供應鏈對接會展位,鼓勵臺商臺企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機遇,在大陸發展得更好更快。臺資製造業企業産業鏈供應鏈對接會通過供需發佈、重點項目路演、對接商洽等環節,為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等産業領域企業搭建投融資和項目對接平臺。機械工業交流會以“智慧機械賦能新質生産力”為主題,100多位兩岸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圍繞AI應用、綠色節能等議題深入交流,探討兩岸機械産業創新型合作模式與高品質發展路徑。
12月9日至10日,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將在福建廈門舉辦,將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兩岸企業家峰會10週年年會賀信精神,匯聚兩岸工商界力量,共同致力於推進兩岸經濟産業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我們注意到,“臺灣民意基金會”近日公佈民調,對美方有關臺灣要交“保護費”的説法,51%臺灣民眾不同意;57%民眾不相信美國政府會派兵“協防臺灣”,創下新高。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你提到的民調數據從一個側面再度表明,美國究竟是在“保臺”還是“害臺”,民進黨當局究竟是在“護臺”還是“禍臺”,越來越多臺灣同胞已有清醒的認識。他們衝破民進黨當局極力構築的資訊繭房,識破其欺騙話術,作出理智的判斷,拒絕為“臺獨”埋單,更拒絕為“臺獨”殉葬。
所謂“保護費”已經在島內各界特別是青年中引發強烈反彈。我看到許多臺灣青年在社交媒體上留言,指出如果讓美方予取予求,臺灣健保經費都將被擠壓。也有人指出,民進黨一味“倚美”只會加速“害臺”,把臺灣推向災難的深淵。民進黨當局應正視島內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停止“以武謀獨”、“倚外謀獨”,停止一切“臺獨”分裂行徑。
台灣網記者:請介紹近期兩岸各領域交流活動情況,年底前各地還將舉辦哪些兩岸重要交流活動?
陳斌華:近期,兩岸同胞交流交往持續熱絡,各領域交流活動精彩紛呈。
11月11日,第11屆臺灣青年嶺南行總閉營暨粵臺交流成果展示在廣州舉辦。活動以“走到一起來,夢想更精彩”為主題,融入嶺南特色文化,引導兩岸青年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6月至11月,活動主辦方分批次組織11條主題線路的參訪,廣泛吸引兩岸青年參加,取得良好成效。
11月27日至30日,“相約長安 醫路同心——2024兩岸衛生健康合作交流會”將在陜西西安舉辦,活動規模約350人,其中臺灣醫療領域知名專家、青年學者、學生代表約100人。此次交流會以“深化醫療衛生合作,增進兩岸人民福祉”為主題,包括大會發言、醫學創新與技術合作交流分會、中醫藥與康養合作交流分會、醫學機構參訪交流、黃帝陵祭祖等。
12月5日,第二屆“青春力量 幸福家園——海峽兩岸交流融合月”活動將在廣東深圳舉辦,期間將舉辦第五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第二屆“光明杯”海峽兩岸暨港澳自行車騎行賽等43項交流活動,通過搭建兩岸青年交流平臺,持續為兩岸青年成長、成才、成功創造更好條件、更多機遇。
12月5日至16日,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將聯合臺商優市網共同舉辦2024年中國(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暨海峽兩岸美食嘉年華,活動以“食尚兩岸 香聚沙縣”為主題,包括海峽兩岸美食展、小吃美食路跑、特色小吃廚藝邀請賽、沙縣小吃文化短視頻創作大賽(臺灣大學生專場)、小吃技藝千人體驗等兩岸美食交流活動,將邀請600余名臺胞參加,感受兩岸飲食同源文化。前幾天,大家都很熟悉的沙縣小吃在臺北西門町展示,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等臺灣各界人士到場,受到臺北市民的熱烈歡迎。
12月8日,2024海峽兩岸(昆山)馬拉松將在江蘇昆山舉辦。賽事設置10組200個臺灣選手和大陸選手共同報名的“兩岸手牽手項目”。邀請昆山本地企業與臺灣企業、文化機構組織參與馬拉松博覽會、嘉年華,展示兩岸特色文化産品,為兩岸馬拉松愛好者搭建互相交流、增進友誼的平臺。
在年底前這段時間,各地冬季特色交流活動即將陸續展開。我們會及時向大家發佈活動資訊,歡迎記者朋友們關注並採訪這些交流活動。
中新社記者: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訪的大陸高校師生參訪團今天(27日)啟程赴臺,請問發言人對此行有何期許?大陸方面對進一步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有何規劃和舉措?
陳斌華:由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邱勇院士擔任團長、7所高校共40名師生組成的大陸高校師生赴臺訪問團已於今早啟程,將與臺灣6所高校和1所高中開展交流,並參訪台灣有關歷史文化古跡。此前,臺灣各界特別是青年學生對該團到訪表達了高度期待和熱烈歡迎。希望訪問團在臺一切順利,期待兩岸青年學生能借此機會加強交流互動、增進相互了解、深化彼此友誼。
兩岸青年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理應受到兩岸各界的大力支援。我們將一如既往推動兩岸青年交流,持續為兩岸青年互學互鑒、交流交心搭建更多平臺、創造更多機會,讓兩岸青年在交流交往交融中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第一個問題,臺灣“草根影響力基金會”公佈最新民調,48%民眾認為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可能造成戰爭危險,並表示不願意加入所謂“民力培訓”。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賴清德近日稱,特朗普當選總統後已提名的幾位重要內閣成員,包括擬任國務卿的盧比奧,都與臺灣有深厚關係,支援民主臺灣,賴還稱“臺美關係史上最好”。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第一個問題,賴清德當局為謀求“臺獨”而“生亂引戰”,已讓臺灣民眾心生恐懼、憂心忡忡,拒絕充當“臺獨炮灰”。
第二個問題,哪些人在新一屆美國政府擔任什麼職務,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賴清德當局一味“倚美謀獨”,難逃成為“棄子”的可悲下場。
北京日報記者:新加坡領導人在APEC峰會期間向中方表示,新加坡反對“臺灣獨立”,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臺“外交部”稱大陸散播“不實言論”。隨後新加坡官網發佈相關新聞稿,“打臉”民進黨當局。島內輿論直指臺“外交部”詐騙。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事實一再表明,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臺獨”失道寡助,窮途末路。民進黨當局罔顧事實,欺騙島內民眾,只會自取其辱。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第一個問題,《自由時報》報道稱,國臺辦近期勸阻臺商從大陸撤資、撤廠,並要求臺商配合新投資策略,協助因應特朗普上任後的經貿衝擊。陸委會稱,大陸強化國安監管、發佈懲“獨”司法文件等,在陸臺商投資經營風險升高,已加速撤離大陸。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蔡英文日前在加拿大稱,美國要竭盡全力幫助烏克蘭,若烏克蘭勝利將成為對未來“侵略行為”的最有效嚇阻,臺灣還有時間。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第一個問題,相關報道純屬子虛烏有、惡意造謠。近期,有關方面相繼舉辦臺商座談會、産業鏈供應鏈對接會、産業交流會,介紹中國式現代化機遇,支援臺商融入新發展格局、參與高品質發展。廣大臺商積極響應,踴躍參與,充分證明大陸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廣闊機遇是誣衊抹黑不了的,廣大臺商臺胞到大陸開拓事業也是欺騙恐嚇所擋不住的。
第二個問題,臺灣問題的本質是中國內政,兩岸關係的本質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民進黨當局編造所謂“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企圖愚弄島內民眾、誤導國際視聽。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推高臺海形勢緊張,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奉行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正告民進黨當局,搞分裂對抗沒有出路,妄想“倚外謀獨”註定失敗。
臺灣中視新聞:第一個問題,今天上午臺北方面有消息表示,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將在12月17日舉辦,能否證實?第二個問題,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包括奧運冠軍馬龍在內的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赴臺交流,受到臺灣年輕人熱烈歡迎,不過卻被説是“統戰”手段。對此有何回應?
陳斌華:第一個問題,我們一貫支援並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上海市與臺北市就今年上海臺北城市論壇事宜一直保持著聯繫溝通,有關安排確定後會及時發佈消息。
第二個問題,我之前已經對統戰做過正本清源,詳細闡釋了統一戰線的重要意義和主要任務。我們一貫倡導和積極推動兩岸青年交流,樂見兩岸青年常來常往、走近走親。這次訪問是兩岸年輕人的青春之約和雙向奔赴,島內各界特別是青年學子對此非常期盼。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顧名思義,就是高校青年學生交流。不知道島內這些人到底在怕什麼?他們到底是想讓兩岸青年交流還是交惡?我們希望兩岸各界共同努力,讓兩岸青年交流回歸青春昂揚、活力四射的底色,也希望訪問團在臺交流參訪一切順利。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民進黨當局日前稱,賴清德近期將竄訪3個太平洋島國,途中是否“過境”美國夏威夷、關島“仍在規劃”。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臺灣當局領導人所謂“過境”本質上是“倚外謀獨”。任何企圖製造“一中一台”、“兩個中國”等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挑釁行徑,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反對。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向“臺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湖北廣電記者:25日,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與地方旅行公會等團體、各大觀光社團到臺“觀光署”陳情,希望當局加速溝通開放大陸游客來臺觀光,立刻解除赴大陸旅遊“禁團令”。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我們一貫明確支援實現兩岸人員往來正常化和包括旅遊在內的兩岸各領域交流常態化,這符合兩岸同胞特別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島內旅遊業界苦“禁團令”久矣,他們的訴求正當合理。民進黨當局應正視廣大臺灣同胞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和旅遊業界訴求呼聲,儘早撤除對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合作設置的種種障礙。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有國民黨民意代表及島內輿論紛紛指出,在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之際,兩岸在官方無法恢復對話前,亟需建立避險互信機制,避免小摩擦變成大衝突,要共同維護臺海和平。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民進黨當局不斷進行謀“獨”挑釁是臺海緊張動蕩的根源。“九二共識”是兩岸建立互信、對話協商的基石。只要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反對“臺獨”,臺海和平穩定就有保障,兩岸關係就能重回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第一個問題,對於李貞秀可能成為首位陸配民意代表,陸委會稱,公職人員不能有“雙重國籍”。李貞秀表示,“當選卻不能就職,非常荒謬”。島內有輿論認為,民進黨當局是在踐踏“憲法和法律尊嚴”。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後,新華社報道中有習主席點名“賴清德、臺獨”等內容。民進黨當局稱,“經確認並未有所提及”,不排除是大陸的“認知作戰”。對此有何評論?第三個問題,第61屆“金馬獎”大陸有276部電影參評,獲得最佳劇情、最佳導演等獎項。對此有何評論?請問未來如何推進兩岸影視文化交流?可否請發言人再為臺灣觀眾推薦幾部近期好看的大陸電影?第四個問題,陸委會日前宣佈,兩岸同性伴侶在第三地結婚後,可在臺登記結婚,但陸籍伴侶須在大陸戶口所在地民政部門開具未婚公證書。據悉,有些大陸民眾申請時被告知,當地沒有先例,無法開具。請問具體應該如何辦理?
陳斌華:第一個問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民進黨當局刻意進行政治操弄,是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的蓄意挑釁。
第二個問題,新華社已就習近平主席在利馬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作了客觀真實的報道。民進黨當局罔顧事實,説謊成性,極力在島內製造資訊繭房,封堵對其不利的真實資訊,實在堵不住的就動輒以所謂“認知作戰”來混淆是非、蒙蔽民眾。
第三個問題,我們一貫支援兩岸開展正常的、合法合規的電影交流活動。説到推進兩岸電影文化交流,2010年大陸就已經取消了臺灣電影在大陸公映的數量限制,我們也希望島內取消大陸電影在臺公映的數量限制,讓更多臺灣觀眾看到好看的、優秀的大陸電影。至於推薦電影,你可以關注一下大陸一些知名的影評網站。
第四個問題,根據民政部有關規定,可以為涉臺公證事項出具(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需要説明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專門規定,結婚的主體是指符合法定結婚條件的男女雙方,同性申請結婚登記不符合大陸法律規定。
川報封面新聞記者:臺外事部門聲稱,為鞏固所謂“友邦”關係,明年“機密預算”編列較今年增加五成多,創6年來新高。島內輿論質疑,臺當局“邦交國”數量持續下降,外事預算卻逐年攀升。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花錢買“承認”、維持“邦交”是民進黨當局的慣用手法。他們為謀取政治私利,獲取所謂“外交承認”,大肆揮霍臺灣老百姓的血汗錢。這種不折不扣的“金錢外交”、“凱子外交”,禍臺害民,註定失敗。
臺灣《聯合報》記者:第一個問題,對於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與旅遊業者的陳情要求,陸委會稱,兩岸觀光交流受阻最大的障礙是大陸不開放陸客來臺。對此有何評論?發言人剛才提到大陸在研究進一步擴大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請問有沒有具體計劃?第二個問題,中國國民黨日前召開黨代會,有黨員連署提案表示,實踐“自由、民主、均富、統一的國家”是目標,多年來國民黨不敢講“統一”,建議研擬“實踐民主制度于全中國的方案”。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第一個問題,需要指出的是,造成兩岸觀光旅遊不能恢復正常化常態化的障礙在民進黨當局。我們已經恢復了大陸居民赴馬祖、金門旅遊,如果民進黨當局取消“禁團令”,撤除限制兩岸人員交流往來的各種障礙,我們將積極研究擴大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不只是臺灣本島,還包括澎湖,但前提是民進黨當局要撤除對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合作設置的種種障礙。
第二個問題,祖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大陸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顯示出顯著的制度、治理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得到14億多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援。我們主張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和平統一,大陸繼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臺灣保持現有社會制度、生活方式不變,兩制共存,共謀發展。希望島內有關政黨、團體和人士,與我們一道共同把握歷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國家統一。
福建廣電“臺海時刻”新媒體記者:臺媒報道,臺灣近年對美軍購額度已“買到見底”,導致臺軍方近3年的所謂“兵力整建計劃”都是美方長年缺交而尚未執行完畢的武器項目。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向中國臺灣地區提供武器。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武裝臺灣,停止慫恿“臺獨”分裂勢力“以武謀獨”。
民進黨當局“倚外謀獨”的下場只會是任人宰割,向外部勢力買武器買不來安全,只會擠壓島內社會、民生支出,只會讓島內民眾更難心安,只會讓臺灣更加兵兇戰危。
陳斌華: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