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1日 文本
[央視海峽兩岸記者]:我們注意到蔡英文日前在2016年年終記者會上稱,大陸一步步退回對臺分化、打壓以及威脅、恫嚇的老路,還説希望兩岸能夠坐下來談,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謝謝。[10:15]
[馬曉光]:2016年5月20日以來,我們多次表明,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包括團結兩岸同胞繼續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堅定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繼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福祉和親情。我們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正是臺灣新執政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縱容各種“去中國化”的“臺獨”分裂活動,削弱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與聯繫,執意往 2008年以前的對抗老路上走。那麼,誰在走大路,誰企圖走老路,甚至走邪路,事實是非常清楚的。民進黨當局造成當前兩岸關係不利局面的責任是推卸不了的。[10:15]
[廣東深圳衛視記者]:日前有臺灣媒體報道稱,數千台灣企業撤離東莞,東莞一度有五千多家臺資企業現在已經跌至差不多兩千家,這些留守的臺資企業都是以傳統的加工貿易為主的,請問發言人這是否屬實?[10:16]
[馬曉光]:據了解,有關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東莞是臺商最早進入大陸、投資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自2008年以來,東莞臺資企業總數穩定保持在3400家以上。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市正常經營的臺資企業3438家。這些企業以高新技術製造業為主,電子及通信製造業、金屬製品業、電氣機械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佔臺資企業總數的53.8%。近年來,臺商在東莞投資持續增長,發展勢頭良好。2016年東莞新簽臺資項目93宗,協議利用臺資總額3.13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2.87億美元。我們將一如既往,繼續支援廣大臺商臺企在大陸持續健康發展。[10:17]
[經濟日報記者]:您能否簡要介紹一下過去一年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在新的一年,您對兩岸經貿合作與交流有什麼預期?[10:17]
[馬曉光]:2016年,儘管島內局勢和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停擺,兩岸交流合作的環境受到衝擊,但在兩岸工商界和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保持總體穩定,並取得積極進展。一是,臺商對大陸投資穩步增長,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1至11月,大陸批准臺商投資項目3072個,同比上升19.58%;實際使用臺資金額16.87億美元,同比上升16.97%;臺商投資項目、實際使用臺資金額增長幅度高於同期大陸外商投資項目和使用外資金額增長。一批兩岸合作的臺資重點項目落戶大陸,進展順利。二是,兩岸貿易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穩定。2016年1至11月,兩岸貿易額為1613.8億美元,同比下降4.9%,但幅度小于同期大陸整體對外貿易水準降幅。大陸仍是臺灣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三是,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的環境不斷優化,實習、就業崗位增加。臺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踴躍佈局,拓展市場。[10:18]
[馬曉光]:上述情況説明,大陸市場蘊含著寶貴機遇,仍是廣大臺灣工商界經營發展事業的最佳選擇。兩岸經濟合作互利雙贏,前景廣闊,是任何力量都難以阻擋和削弱的。[10:18]
[馬曉光]:2017年,大陸將繼續出臺一系列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措施,國務院將出臺進一步擴大和吸引外資,包括臺資的政策意見,還將採取進一步降低企業生産成本和賦稅成本的措施,這些都將為臺商投資和兩岸經濟合作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我們將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希望廣大臺灣工商界和臺灣民眾堅決反對“臺獨”、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攜手推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10:18]
[中新社記者]:請發言人介紹一下2016年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的基本情況,以及在現在的形勢下,對2017年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有什麼樣的考慮。[10:23]
[馬曉光]:2016年,兩岸人員往來繼續保持一定規模,但也有些新的變化。據不完全統計,臺灣居民來大陸573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30萬人次,同比增長4.2%。大陸居民赴臺灣361萬人次,減少近80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同比減少14.4%,為8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對於兩岸民眾往來數字的一增一減,有評論認為,顯然受到臺灣局勢變化等因素影響。大陸繼續堅持既定的對臺大政方針,增加了對臺灣同胞的吸引力,而臺灣當局大陸政策的改變,惡化了兩岸交流的氛圍,影響到大陸民眾赴臺的熱情和意願。[10:23]
[馬曉光]:過去一年,兩岸各領域民間交流繼續發展,並呈現出“四多”的特點。一是兩岸交流領域和兩岸民眾的接觸面增多。二是兩岸基層、青年的交流活動增多。三是各類體驗式、互動式、參與式交流活動增多。四是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和學生來大陸交流、實習,尋找發展機會。兩岸民間交流增進了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融洽了親情,展現出兩岸同胞繼續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強大民意。[10:24]
[馬曉光]:新的一年,我們將一如既往積極支援和促進兩岸各界、各領域擴大和加強交流合作,努力讓更多的臺灣民眾和青年有更多的機會和渠道參與兩岸交流。將採取具體措施,切實解決臺灣居民在大陸學習、實習、工作、生活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他們在大陸發展事業創造更便利條件。[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