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每年的颱風都會給臺灣帶來大量降雨,但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每人能分配的雨水量只有約4074立方米,只佔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一。為此,臺灣水利部門強調,臺灣未來的水源,將朝海水淡化、水再生利用等多元方面發展。
臺灣《聯合晚報》報道,上周的颱風“海鷗”雖然給臺灣多個縣市帶來大量雨水。但是由於臺灣平均的降雨天數正在逐漸減少,旱澇災害有交替頻繁且強度增加現象。
針對這種情況,臺灣水利部門負責人表示,除了在排洪方面要採取各流域共同分擔雨水的分散風險做法外,水資源利用更要透過管理,推廣節約用水以及水源調度。
由於臺灣的桃園、新竹、臺中及高雄已經成為供水不足高風險區,水利部門已分別在臺灣北、中、南部推動水資源計劃,而未來臺灣的水源供應,將朝海水淡化、水的再生利用等多元化方面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