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觀察丨大陸堅定推進兩岸融合 究竟帶來了什麼?

2025-05-12 11:28:00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部省際工作會議”本週在福州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表示,對於示範區建設,將加大支援力度,為全面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做好示範,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貢獻,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積累條件。

  福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效?落戶示範區的臺灣同胞有著怎樣的切身體會和真實感受?大陸堅定推進兩岸融合,而民進黨當局卻極力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對於這個問題兩岸關係專家怎麼説?

  經濟融合:臺企臺胞共用發展機遇

  走進位於福州馬尾區的翁財記炒貨車間,機器轟鳴、香氣四溢。這個在臺灣家喻戶曉的瓜子品牌1991年來到福州設廠,成為大陸最早的臺資堅果炒貨食品企業之一。

  福建“翁財記”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翁英敏對《兩岸觀察》記者表示,兩岸血脈相連,文化相通,食品文化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多年來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臺灣風味的小吃能夠引進大陸。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公佈了支援福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後,我們深深感受到中央對於臺企臺胞在大陸紮根發展的關心和支援。

  就在上個月底,包括“金門高粱酒”“翁財記”在內的6個臺灣品牌正式被認定為“福建老字號”。這是臺灣品牌首次加入福建老字號“大家庭”。在翁英敏看來,這意味著未來在大陸將會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他説,在《意見》裏面,其中有一項是支援臺企去申請老字號。在這個政策之前,可能我們還達不到標準,這個政策把在臺灣的經營年限也合併計算進來,這對臺企的幫助是實實在在的。

  福建是臺商投資大陸最早,也是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福建新設臺資企業數和實際利用臺資額均居大陸首位。

  在“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部省際工作會議”上,福建省委常委、秘書長吳偕林介紹,今年1至3月,閩臺貿易額224.6億元,實際利用臺資6.4億美元,保持良好增長態勢。農業利用臺資的數量和規模保持大陸首位,累計設立14個國家級臺創園。示範區對臺示範效應逐步顯現,影響日益擴大。

  社會融合:臺胞臺企同等待遇落地生根

  “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作為融合發展示範區的福建,推出“臺胞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為臺胞提供住房、金融、出行、就業、就醫、辦證等一站式服務。

  臺灣青年吳升樺向《兩岸觀察》記者分享經歷時表示,很多臺胞臺企剛來到福州設立公司的時候,可以就企業的法務、落地條件,銀行開戶等內容向在地諮詢,這裡的相關機構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溝通與協調。

  唯有融合,兩岸才能共贏。作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福建,在兩岸深化融合發展的進程中,開展了許多創新探索:比如直接採認臺灣職業資格,臺胞可取得大陸相應技能證書;臺胞擔任社會組織負責人及仲裁員、調解員、陪審員;取消臺胞在閩暫住登記,實施定居落戶“願落盡落”等等。許多和吳升樺一樣的臺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創業,從觀光客、陌生人的角色,逐步轉變為融入者和在地人,繼而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引導者。

  情感融合: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福建努力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廈金一日“同城生活圈”,推動兩地通電、通氣、通橋、通水,為臺胞提供數千套保障性住房。而在臺灣海峽東岸,民進黨當局卻極力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處心積慮打壓限制臺胞臺企到福建參與示範區建設,企圖謀求兩岸“脫鉤斷鏈”。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肖渭明近日就表示,這些外部形勢對福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繼續加強對示範區建設的政策支援。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近兩年來,示範區的建設和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兩岸融合發展正逐步從單向走向雙向;從低階的初步融合,走向高階的融合發展。

  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對《兩岸觀察》記者説,毫無疑問,融合發展是在和平發展的基礎上,讓兩岸同胞共用現代化的福祉,這是一個積極性的政策。

  我有一些建議,就是如何善用大陸現有的科技成就,現有的資訊時代的、未來化的現代化,來吸引臺灣年輕人,這才是最好的一種融合發展的方法。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