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當臺灣茶遇見濟南泉 海峽兩岸一家親 泉茶飄香同胞情

2025-04-02 09:59:00
來源: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字號

  從臺灣的茶園到濟南的泉邊,茶葉與泉水跨越山海相逢。輕抿一口,臺灣茶葉的馥鬱與濟南泉水的清冽在舌尖交織。一杯茶,匯聚著兩岸的獨特韻味,讓兩岸同胞的心在茶香裏緊緊相依。

  當臺灣四大名茶與濟南四大名泉相遇,一場美麗的邂逅就此展開。

  3月30日,春意盎然的泉城濟南迎來了一場跨越海峽的文化盛宴——“潮起兩岸 泉茶飄香”茶文化體驗品鑒會,在濟南府學文廟明倫堂以“當臺灣茶遇見濟南泉”為主題,通過茶與水的交融,演繹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文化共融的深情厚誼。

  泉茶相逢:“茶香裏藏著兩岸的山嵐與泉脈”

  “當趵突泉的奔涌遇見阿里山的雲霧,當漱玉泉的叮咚和應鹿谷鄉的茶歌,這杯‘兩岸同心茶’便成了山海相逢的見證。”活動開場,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副會長、濟南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陳世偉作為此次活動的主持人,以詩意的語言點明主題。現場以濟南四大名泉——趵突泉、百脈泉、漱玉泉、黑虎泉的泉水,分別沖泡原野山綠茶、臺灣梨山高山茶、凍頂烏龍茶及花草茶。水溫柔地擁抱著茶,茶在水中緩緩舒展,釋放出自己的芬芳。那一瞬間,茶香四溢,瀰漫在空氣裏,讓人陶醉其中。茶水交融,彼此成就,共同演繹出一段美妙的旋律。茶與水的相遇,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結合,更是一種心靈的契合。

  “這杯茶中流淌的不僅是茶道精神,更是‘青山一道同雲雨’的兩岸共鳴。”陳世偉以李清照、陸羽等名家詩句串聯起兩岸文化的千年對話。茶與泉的交融恰如兩岸同胞的情感聯結——雖隔山海,卻因共同的文化基因而緊密相依。

  四盞茶香:“濟南的泉水,是臺灣茶找到的知音”

  在茶藝展演中,茶人匠心與詩詞典故交織,引得現場嘉賓頻頻舉杯讚嘆。

  首盞茶由臺灣鹿谷鄉農會茶評審委員、梨山高山茶代表性傳承人茆嘉朋呈現。他以“珍珠滾玉”的百脈泉水沖泡梨山茶,清冽的泉韻托起茶湯的甘醇,恰似“兩岸青山共茶煙”的相知相融。

  來自高雄的杜寶珍,則將世代傳承的原野山綠茶與趵突泉水結合,火山岩的熾烈與泉水的奔涌激蕩出“山海同源”的野性生機。

  凍頂烏龍茶傳承人張淑貞以漱玉泉的婉約清流喚醒茶香,詮釋“水通南國三千里”的千年共鳴。

  茶酒侍黃湘蓮則以黑虎泉的豪邁激流調和臺灣花草茶的柔美,演繹“激流與幽香共生”的融合新篇。

  “濟南泉水質地特別好,能把臺灣茶的味道襯托得更明顯,層次更豐富。用泉水泡茶,味道真的昇華了!”臺灣青年茶商陳羚宏品嘗之後感嘆。在他看來,“濟南的泉水,是臺灣茶找到的知音”。作為一名第一次來濟南的“新人”,陳羚宏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濟南人熱情得像臺灣老鄉”,在參與百名濟臺同胞誦讀《論語》經典篇章後更是興奮:“‘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來濟南交流,就像這句寫的一樣,超開心!”

  以茶載道:“原來文化的根早就連在一起了”

  “天下第一泉水跟我們臺灣第一好茶做一個結合,我覺得是各方面一個很好的組合和搭配。”臺灣意豐城茶行董事長洪國賓對此次活動深有感觸。當前臺灣茶市面臨瓶頸期,希望通過濟南開拓大陸市場,推廣臺灣高山茶。濟南交通四通八達,市場大、人口多,特別是在這裡感受到的人情溫度讓他“來了還想來。”

  一場《論語》齊誦,則讓“90後”臺灣青年陳宥汝陷入了“回憶殺”。“小時候犯錯被罰抄《論語》,今天卻覺得親切!原來文化的根早就連在一起了。”這幾天的泉城行,讓她感覺“濟南的磚瓦會講故事,泉水會唱歌!”“我住嘉義,離阿里山近,都是喝臺灣山泉的泡茶,這次喝到濟南泉水泡的茶,感覺兩岸的山都在茶裏對話。”陳宥汝説。

  以中華傳統茶文化為紐帶,通過味覺、視覺與文化的多重體驗,深化兩岸同胞對“根與魂”的認同。正如洪國賓的親身體驗:“茶沒有水泡不出感覺,泉水是靈魂,臺灣茶+濟南泉是絕配。”

  “且將新火試新茶”,兩岸文化共融的篇章正隨這縷茶香綿延流淌,“潮平兩岸闊”的美好願景也將在更多領域生根發芽。(濟南日報愛濟南 記者:蘇曉萌 剪輯:藍傳鑫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