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相聚莆田探尋信俗文化
本報訊 (陳盛鐘 詹海偉)21日,第四屆兩岸青年信俗淵源研學尋根之旅活動走進莆田城廂區靈川鎮東進村東汾五帝祖廟,近百名兩岸青年歡聚一堂,沉浸式體驗五帝信俗文化,以此增進文化認同,促進兩岸同胞情感聯結、心靈契合。
東進村古稱東汾,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古村落。村內的東汾五帝廟始建於唐代,以供奉黃帝、赤帝等五帝遠近聞名,在閩臺享有盛名。
活動伊始,莆田市非遺東汾皂隸舞表演率先登場。表演者身著傳統儺儀服飾,以剛勁有力的舞步演繹千年儺祭儀軌,獨特的場景贏得兩岸青年熱烈掌聲。“每個動作都蘊含著驅邪納福的寓意,表演令人震撼。”臺灣桃園白沙屯媽祖聯誼會執行秘書陳玄風説。
其間,兩岸青年共同參加了莊重的五帝三獻禮儀式。
儀式結束,兩岸青年到東進村非遺展覽館參觀。該館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分為閩臺送王船習俗、黃濂起義歌、皂隸舞等多個單元。兩岸青年通過館內珍藏的宋代陶罐、明清古畫及20世紀80年代兩岸信眾往來書信等50余件展品,系統梳理五帝信俗在閩臺兩地傳播發展的歷史軌跡,尋根溯源五帝信俗文化。
當天活動特別設置草鞋製作技藝體驗課,東汾皂隸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草鞋製作工匠詹俊賢現場示範傳統草鞋編織技法。“草鞋編織技藝蘊含著先人的智慧,每雙草鞋都要歷經數十道工序。”在詹俊賢的指導下,兩岸青年親手體驗了草鞋的編織過程。臺灣青年郭建志説:“當草繩勒進掌心時,‘篳路藍縷’一詞瞬間具象化了。”
據悉,本次活動於3月19日在福州啟動,將持續至3月26日。活動期間,兩岸青年以徒步方式穿越福州、莆田、泉州三座城市,最終抵達泉州通淮關岳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