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標準共通 “七條措施”取得積極成效

2025-02-24 10:4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記者 陳少婷) 2月2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福建省共同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專題新聞發佈會。

  新聞發佈會現場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健男介紹有關工作情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司一級巡視員付文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計量司副司長黃廣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副司長李春江、福建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陳志勇、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文生出席並答記者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二級巡視員唐冀平主持。

  市場監管推進“七條措施” 吸引眾多臺青參與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健男介紹有關情況

  “深入推進‘七條措施’在貫徹落實上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讓越來越多的兩岸同胞認可同一個産品名稱,使用同一份技術標準,落實同一套管理規範,認可同一類治理模式。”劉健男介紹道,一年多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支援和指導福建省局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綜合運用標準、合格評定、計量等市場監管工具箱,按照立即見效、積極推動和延伸拓展三個類別,建立工作臺賬,明確責任分工,加快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

  在標準方面,按照“共同選定、共同研製、共同比對、共同使用”的工作機制,已累計出臺兩岸共通標準285項,覆蓋了電子資訊技術、農産品、服務業、新能源等兩岸各具優勢領域,打造“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臺”,共收集29萬多份標準資訊,吸納40名臺灣專家加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認證方面,授權福建省局對在平潭綜合實驗區交易的産品確定試點範圍,採信臺灣地區合格評定結果,探索閩臺認證採信的路徑。在計量方面,積極支援海峽兩岸加強計量交流合作,推動建立健全海峽兩岸計量保障體系,支援兩岸綠色低碳融合發展。歡迎臺胞報考註冊計量師職業資格考試,2024年有13名臺灣同胞報考,3人取得註冊計量師資格。

  劉健男錶示,兩岸標準共通試點,吸引了眾多臺灣青年的參與。例如“兩岸鄉建鄉創標準共通試點”,是由臺灣青年與福建當地合作夥伴攜手共同創建的,項目開展以來已吸引95支臺灣團隊、300余名優秀臺灣青年人才,包括臺灣在校大學生參與福建鄉建鄉創標準共通工作,為福建鄉村留下兩岸青年智慧交融的豐碩成果。

  創新性開展兩岸標準共通試點 285項標準涵蓋31個領域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司一級巡視員付文飆介紹有關情況

  “一年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與福建省局的共同努力下,在推動兩岸標準共通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付文飆説道,在創新工作機制方面,暢通兩岸標準共通途徑,支援福建率先推行“四共同三採用”的標準共通工作機制。福建組織兩岸茶産業專家和企業代表科學制定“臺式烏龍茶”5個系列標準。據不完全統計,標準實施第二年,漳平臺式烏龍茶産量達3300噸,産值16億元人民幣,分別增長115%和112%。

  同時,支援福建創新性開展兩岸標準共通試點,有效破解共通標準應用難題。一年多來,已在機械製造、現代服務業、農林漁業等31個領域開展了39項標準共通試點,累計公佈共通標準285項,涉及食品安全、冷鏈物流、建築工程、農業種植、服務業等領域。

  並且支援上線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臺,為兩岸産學研機構和企業,尤其是臺灣地區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標準化綜合服務。目前,平臺共收集29萬多份標準資訊,匯聚兩岸政策措施和標準化資訊,成功入駐廈門自貿片區臺商發展服務中心。

  付文飆表示,下一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繼續支援福建建設好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臺,便利兩岸標準化服務。

  發揮計量基礎支撐 有力推動實現兩岸經濟互利共贏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計量司副司長黃廣龍介紹有關情況

  “碳計量可以有力提升兩岸企業碳排放數據品質,強化兩岸企業應對碳關稅貿易壁壘保障能力,對實現兩岸區域綠色一體化以及提升兩岸經貿合作品質具有重要作用。”黃廣龍説道,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自2023年8月批籌以來,充分發揮計量基礎支撐保障作用,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國家碳計量中心率先在大陸開展排放單位碳計量能力確認工作,發佈《排放單位碳計量能力確認技術規範》,積極幫助華陽電業、統一企業、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等多家臺資企業完善碳計量體系,加強相關碳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提升碳排放數據品質。

  同時,國家碳計量中心還加強碳計量技術交流。在第十六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作《雙碳背景下茶園碳計量的探索》專題報告,就茶園碳匯方法學、茶園碳匯與碳普惠的融合應用、茶園碳匯技術等開展深度交流,為兩岸茶産業融合共建提供應用示例,有力推動實現兩岸經濟互利共贏。

  支援平潭綜合實驗區擴大採信試點 為臺灣商品流通提供便利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副司長李春江介紹有關情況

  “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在於探索閩臺認證採信的路徑,有望縮短認證週期和減輕費用負擔,為臺灣商品流通提供便利。”李春江説道,為支援平潭綜合實驗區擴大採信試點,起草《關於支援平潭綜合實驗區擴大對臺灣方面認證結果採信試點工作的授權辦法》,授權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制定、公佈採信臺灣方面認證結果的進口臺灣商品目錄。

  同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指導福建省開展市場調查研究,通過對平潭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的實地調研,綜合考量大陸消費者需求及臺灣相關商品在大陸市場競爭力,初步篩選部分試點商品納入採信商品目錄。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還明確了具體認證要求。確定此項工作擬由CCC認證指定認證機構,依據CCC認證通用規則、實施細則和《授權辦法》要求開展認證工作,同時加強對獲證産品實施有效的跟蹤檢查,控制並驗證獲證産品與型式試驗樣品的一致性,具體採信方式將根據産品技術要求、認證實施條件進一步明確。

  40名臺胞參與標準制定 兩岸社會融合再升溫

福建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陳志勇介紹有關情況

  “‘七條措施’實施一年來,促進兩岸社會融合、經濟融合、情感融合。”陳志勇介紹道,“七條措施”實施一年來,在促進社會融合方面,臺灣同胞可完全同等參與各類標準制定工作,目前已在整合電路、文化旅遊、農林産品、輕工製品等行業吸納40名臺灣同胞加入各類標準化技術組織,並擔任一定的職務,使他們更加熟悉了解大陸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環境。

  在促進經濟融合方面,食用菌菇栽培技術標準共通試點已形成共通標準,將大陸的工廠化栽培技術引進臺灣,實現秀珍菇的工廠化、週年化栽培,産量可翻五倍以上,大幅增加菇農經濟效益。藍碳交易標準共通試點根據共通標準,完成兩岸首筆鹽沼藍碳交易,交易碳匯量1926噸,評估了臺灣地區濱海濕地的碳匯量為每年吸收35萬噸二氧化碳。紡織新材料標準共通試點與臺灣一級代工廠形成了兩岸測試標準化共認模式,僅在運用抗病毒兩岸共通標準生産多功能抗病毒紡織複合材料方面,近2年銷售收入就達2.7億元。

  在促進情感融合方面,氣象標準共通試點舉辦兩岸氣象青年標準化實習實訓活動,與當地氣象青年人才“結對子”,形成“兩岸氣象領域標準共通共研機制”,增進兩岸青年情感。中醫融合標準共通試點創作了“兩岸親、牛樟情”歌曲。媽祖文化標準共通試點組織兩岸媽祖信眾共同編寫《媽祖祭奠》團體標準,促進了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持續深化兩岸標準共通 建設完善“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臺”

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文生介紹有關情況

  “持續深化兩岸標準共通,建設完善‘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臺’”。王文生説道,2025年底前建成完善兩岸標準共通資訊和服務平臺、福建省WTO/TBT通報諮詢平臺和兩岸標準孵化和創新基地,2027年前建成兩岸標準共通展示館、兩岸碳計量公共服務平臺和兩岸標準實施驗證基地。

  同時,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持續推動閩臺智慧財産權融合。依託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福建業務窗口為臺灣專利申請人提供統一便捷的專利申請受理服務;福州考點作為臺灣同胞參加大陸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的主要考點,2025年將為考生舉辦考前培訓;積極推動臺灣地區專利代理師在廈執業便利化改革。同時,整合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源促進兩岸貿易便利化,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於支援平潭綜合實驗區擴大對臺灣方面認證結果採信試點工作的授權辦法》,發佈首批臺灣商品採信目錄。

  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將啟動碳計量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兩岸計量標準、計量檢測能力數據庫。開展碳計量相關量傳溯源、技術服務能力建設,提升碳計量服務能力,為臺企臺胞提供節能低碳諮詢服務。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