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兩岸“鄉”融勢頭足
中新網三明1月20日電 (雷朝良)“將依託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永安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林竹)産業園等涉臺園區,推動各地根據自身特點優勢,打造、爭創一批閩臺産業融合示範區。”中共三明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朱昶凱20日接受中新網採訪時如是説。
地處福建中北部的三明市是大陸首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對臺資源豐富,有沙縣小吃文化城、尤溪縣朱熹誕生地、寧化石壁客家祖地三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三明市將鄉村振興與兩岸融合結合,通過實施現代農業、森林康養、共建共治、交流交往四大融合行動,推動鄉村融合取得實效。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來三明市通過舉辦第六屆兩岸融合發展論壇、兩岸林博會、兩岸美食嘉年華等各領域兩岸交流活動80場,邀請臺灣嘉賓3800多人次參加,有力推動了兩岸同胞交流交往、心靈契合。
聚焦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三明市位於閩江之源,生態資源稟賦優越,特色農業産業豐富。“三明出臺了許多惠臺利民政策,為臺灣鄉建鄉創業者提供了施展才華、實現理想的舞臺。”蔡幸爵是較早一批來到三明開展鄉建鄉創的臺胞。他説,未來要組建更多的閩臺跨界融合隊伍,合力開展鄉村設計等服務,助推三明兩岸鄉村融合發展。
近年來,三明市鄉村振興路上融入了更多臺灣元素,(三)明臺(灣)鄉村融合發展不斷升溫。三明先後引進上趣智業、跨界自造等26個臺灣團隊為三明市90多個鄉村提供駐村“陪伴式”服務,覆蓋全部縣(市、區)。
在現代農業方面,三明依託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等涉臺農業平臺,培育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推廣基地9家,推廣臺灣農業“五新”成果示範面積達6萬畝,並建設高標準閩臺茶業合作推廣示範基地,培育美人茶標準化生産基地7萬畝,全市美人茶産量佔海峽兩岸總産量的70%以上。
泰寧縣、尤溪縣聯合鎮、明溪縣瀚仙鎮龍湖村分別獲批2024年度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樣板集鎮、樣板村,為更多臺灣鄉建鄉創團隊在三明創業發展搭建廣闊平臺。
在基層共治促融合上,三明鼓勵支援臺胞參與鄉村治理、養老服務等基層治理實踐,目前已開辦樂齡學堂153個,計劃到2026年底,實現有條件的村、社區全覆蓋。
打造沙縣小吃對臺交流品牌
沙縣小吃名聞遐邇,三明市以“食”為媒,積極發揮沙縣小吃品牌優勢,先後舉辦17場以小吃為主題的兩岸交流活動,通過以“食”會友、以“食”連心,增進兩岸小吃文化交流。
沙縣小吃集團與臺灣創鑫生機集團達成協定,建立“前期技術培訓+後期授權經營”的合作模式,通過線下拓店加盟、線上宣傳推廣等多种經營方式,在臺灣推廣沙縣小吃。
同時,雙方共同研發花生醬鳳梨酥、花生醬牛軋糖等兩岸特色美食新産品,擬在沙縣小吃品牌門店中融入牛肉麵、雞排等臺灣特色小吃菜品,通過沙縣小吃門店在大陸推廣臺灣美食,共同推動兩岸小吃産業創新升級、融合發展。
提升涉臺服務便利化水準
三明市圍繞支援臺青創業、加強涉臺金融服務、制定住房保障政策、完善司法服務等方面,不斷提升涉臺服務便利化水準。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全市涉臺貸款投放4.6億元,同比增長59.12%。
三明市大力推廣“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去年已為臺企臺胞發放36本,累計發放79本;三元、沙縣推出164套公租房房源,打造“臺胞公寓”,為就業創業臺胞提供前三個月免租金的公租房保障政策;設立“三明市涉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為在明臺胞臺企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
朱昶凱表示,將以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和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創新兩岸交流模式,力求在探索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新路上取得新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