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朵市場搶手的三角梅
日前,一年一度的海峽兩岸農博會 花博會在漳州東南花都花博園舉辦。作為全國聞名的花卉苗木之鄉,漳州花卉苗木資源豐富,涵蓋水仙花、蘭花、三角梅等9大類,品種達上萬個。其中,三角梅産業發展勢頭尤為強勁,種植面積達4萬畝,從業人數超3萬人,産量佔全國三角梅總産量的70%,是全國最大的三角梅産銷基地。
近年來,當地花農通過統一新品種命名、打造大型景觀、運用“提根”技術等舉措,不斷提升三角梅附加值,全産業鏈産值達28億元。除了銷往全國各地,如今,“漳州籍”三角梅産品的身影還廣泛出現在中東、印度、歐美等諸多國家和地區。
統一品種命名
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漳州高新區九湖鎮新塘村福建坤泰三角梅有限公司基地內的三角梅競相綻放,美不勝收。
“三角梅屬於木質藤本狀灌木,花常有三朵,簇生在紙質狀的苞中。週邊的紅苞片大而艷麗,有鮮紅色、橙黃色、紫紅色、乳白色等多種顏色,因其形狀似葉,所以也被稱作葉子花。”坤泰公司董事長、漳州三角梅協會會長葉俊興介紹。
漳州花卉種植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栽培養護技術的日益精進以及設施栽培的逐步普及,近年來,漳州三角梅的品種已從過去僅有“小葉紫”“同安紅”等幾種傳統花品,擴充至如今的近300種,三角梅花色也愈發豐富,甚至能實現一棵植株呈現多種色彩的奇妙效果。然而,隨著種類的增多,各地對三角梅品種命名不統一的弊端逐漸顯現。
“三角梅原産于南美,百年前才引入我國,以往各地對部分三角梅品種的叫法不一,在交易過程中容易産生誤會與糾紛,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三角梅産業的發展。”葉俊興説,統一的商業用名,對做大做強漳州三角梅品牌與市場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為推動行業規範化,進一步拓寬三角梅市場,妥善解決貿易爭議,提升種植與經營效益,2018年,漳州市三角梅協會充分發揮漳州在三角梅行業的影響力,邀請中國農科院、閩師大等高校院所的花卉專家以及三角梅種植者、經營者、愛好者共同召開研討會,對常用的30種三角梅品種的商業名稱進行了明確與統一。
其中,有7種三角梅品種的命名頗具閩南韻味與漳州特色,如“小葉紫”確定命名為“漳州紫”,“紅心櫻花”命名為“漳州紅櫻”,“變色龍”叫作“漳州龍”,“宮粉紅”定名為“閩南胭脂”,“銀邊淺紫”命名為“水仙紫”,“綠葉深紫”則命名為“龍江深紫”。
打造大型景觀
在傳統銷售模式下,三角梅售出後多被種植在農家院落、屋舍旁、荒坡野地,或是城鎮居家陽臺、機關學校、賓館餐廳等地,主要發揮美化環境的作用,産品附加值不高,帶來的經濟效益有限。
如何才能提升三角梅的經濟價值?富有創意的花農將目光聚焦到大型展會和戶外造景上。
在花博會舉辦地的花博園中心廣場,一座巨型的三角梅造型——“中國夢”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大家紛紛駐足拍照打卡。
“這座‘中國夢’造型是我打造的,長22米、高12米,由8塊框架拼接而成,每塊框架上都種植了多棵三角梅。”龍海閩川花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文川説。
大型戶外三角梅造型的製作方法,是先用鋼筋焊接框架外形,然後在底部用大花盆種植三角梅,利用三角梅具有一定攀附性的特點,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使其攀附滿鋼筋外架,從而營造出精美的景觀。
“像一些大型室外展會,逢年過節時廣場景觀美化等,都特別需要這類三角梅造型産品。”劉文川介紹,目前合作社的主要造型産品包含“中國夢”“大型迎賓花柱”“一帆風順”等,極大地提高了三角梅的觀賞價值與經濟價值。
在漳州常青景觀園林公司的生産基地內,圓柱形、球形、孔雀開屏形、拱門形、雙魚形、心形等形態各異的三角梅産品格外引人注目。
“我們的造型産品儘量避免與普通農戶的産品雷同。”常青景觀園林公司負責人趙火金説,同樣品種規格的工程苗經過修剪、造型編織等環節,就身價倍增。“如將10多棵總價上千元的三角梅編織成十二生肖或孔雀造型,只需培養不到兩年,就可以賣到上萬元。”
“通過創新,能進一步擴大三角梅産品的溢價空間。”葉俊興説,近年來,不少花企、花農借助技術創新,批量培植可移動的三角梅花墻、花柱、三色螺旋花柱、花籃,以及大象、龍鳳等多樣化的三角梅造型産品,有的産品還能通過組合變成長廊、花亭。“因市政園林造景、展會需要,這幾年大型三角梅造型産品需求量大增,在漳州還延伸出專門設計各種三角梅造型、焊接鋼筋框架的企業,産業聚集效應已然顯現。”
培育高端盆景
漳州三角梅産業一方面向“大”發力,精心培育大型三角梅造型;另一方面向“小”聚焦,將目光投向了小而精的高端盆景市場。“提根”便是當地花農研發出的新技術——通過“提根”改造,一棵普通的盆栽三角梅就能搖身一變,成為一盆精緻的盆景。
三角梅作為木質藤本狀灌木,其莖幹挺直向上,造型相對單一,但它的根系卻粗壯優美、彎曲多變。“所謂‘提根’,就是讓三角梅的根系暴露在盆面上,以此增添盆景的蒼勁古樸之感。”劉文川解釋道,早在多年前,他們已在嘗試研發“提根”技術。
據悉,三角梅“提根”成型需要耗費較長時間。“提根”的前提是先用大盆、高盆栽種牙籤苗。待其生長約一年後,再將三角梅挖出重新栽種,“提根”時要循序漸進,一點點地提出根系,倘若直接提出過長的根系,三角梅很容易因光照過強而被曬死。
“在‘提根’過程中,還可以在蜿蜒的根系間塞入鵝卵石。隨著三角梅慢慢生長,會漸漸把鵝卵石抱住,形成‘抱石三角梅盆景’,更具美感。”劉文川説。
據悉,龍海程溪東馬村作為漳州中式盆景三角梅的主産區,近年來借助“提根”技術開發出高品質的三角梅中式盆景,其中抱石三角梅盆景和露根小型三角梅盆景已實現批量生産,填補了三角梅産業鏈上高端産品的空白。
“培育三角梅盆花,如果沒有經過‘提根’處理,一盆通常只能賣到三五十元,而經過‘提根’變為盆景後,售價可達400元,價格足足漲了近10倍。”劉文川説,作為“提根”三角梅的主産區,東馬村去年三角梅盆景銷售量達10多萬盆。
“下一步,我們將在全市範圍內,對符合要求的生産經營主體核準使用地理標識,助力保護漳州三角梅的地理特色,提升産品知名度與美譽度,提高市場份額和附加值,創造‘漳州三角梅+’的更多可能。”葉俊興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