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託 奮勇爭先|建設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十年來,全省臺資企業數量增長近一倍,實際使用臺資超100億美元,累計設立36個涉臺經濟園區,臺胞入閩約2000萬人次,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更實;每年常態化舉辦涉臺交流活動近300場,創建省級以上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49家,累計吸引實習就業創業臺青超4.8萬人,兩岸同胞情感融合更深……
17日,省委宣傳部舉行福建省“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三場: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奮力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省委臺辦、省發改委、省文旅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及廈門市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我省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探索實踐與思路舉措。
下好“通”字棋
閩臺經貿深度融合
閩臺一水相連,祖同宗、文同源、俗同風,80%的臺胞祖籍地在福建。在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進程中,福建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
“繼續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建設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對福建的對臺先行示範作出明確指示。
如何做好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省委臺辦副主任陳志勇表示,全省上下牢記殷殷囑託,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圍繞推進兩岸社會融合、經濟融合、情感融合,構建全域融合發展新格局,全面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
融合發展,基礎在“通”。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雷文忠介紹,通過完善對臺港航基礎設施、區域物流樞紐集散體系和綜合性對臺陸路通道,推動福建對臺主樞紐、主通道地位更加鞏固,兩岸往來交流更加便捷,服務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更加有力。
建成福州黃岐、瑯岐,平潭澳前,廈門東渡、五通,泉州石井等6座對臺客運碼頭;加快福州現代物流城、廈門前場物流園等大型物流樞紐建設,構建廈門、福州、泉州對臺物流新樞紐、新通道;持續推進福州機場二期、廈門新機場建設,做好與金門共用廈門新機場有關準備工作;全力推進福州、廈門、泉州與金門、馬祖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目前,我省率先實現與臺灣地區主要港口海上直航全覆蓋,常態化開通海空航線,建立了由“小三通”海上航線、“大三通”客滾航線、空中直航航線構成的兩岸最便捷最經濟的海空立體通道。
促融合、探新路,福建已成為兩岸往來最便捷、經貿合作最緊密的“第一家園”。“全省累計引進臺資項目超2.5萬個,實際利用臺資超330億美元,閩臺貿易額累計突破1.5萬億元人民幣。”發佈會上,省發改委總規劃師林有曬出“成績單”。
念好“惠”字經
深化閩臺社會人文交流
率先發佈225項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清單,發佈3批45條促進閩臺融合發展政策措施,率先上線數字“第一家園”服務平臺,臺胞來閩即可在“閩政通”APP上註冊登錄,基本實現臺胞臺企政務服務“一網通查”“全網通辦”……
發佈會上,我省交出的“同等待遇答卷”同樣引人注目。
今年10月,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廈門經濟特區直接採認臺灣地區職業資格若干規定》。這是大陸首部直接採認臺灣職業資格的地方性法規,為臺胞來閩就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廈門可直接採認80項臺灣地區職業資格,包括醫師、建築師、社會工作師等職業,已累計採認臺灣人才195名。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深化廈金融合發展,重點在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健康、文化體育和住房保障等方面,進一步為金門居民提供與廈門居民同等的待遇。”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莊榮良説。
近年來,我省不斷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讓臺胞在共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中利益更多、福祉更實、未來更好。
“大力推進臺灣居民居住證便利化使用,豐富應用場景,在子女就學、對臺招生、住房租房、社保辦理等方面優化實施便利化舉措。”陳志勇表示,越來越多臺胞融入福建。
同等待遇落實落細,社會融合的盛景涌動八閩。
十年來,我省每年常態化舉辦主要涉臺交流活動近300場,打造形成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等祖地文化交流品牌體系;海峽論壇吸引6萬多臺胞線下參與,成為兩岸規模最大的民間交流活動;創建省級以上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49家,累計吸引來閩實習就業創業臺青超4.8萬人。
如何進一步深化閩臺社會人文交流?省文旅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林守欽介紹,將繼續發揮閩臺文化交流優勢,著力抓好閩臺藝術精品創作演出,鼓勵臺胞申報認定非遺傳承人;以閩南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為紐帶,拓展來閩、入島交流等形式,持續做優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兩岸文旅交流品牌,打造東南演藝經濟高地和兩岸流行文化中心,在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中充分發揮文旅擔當、展現文旅作為。
打好“情”字牌
構建全域融合發展新格局
“我們是第一個成為大陸老字號的馬祖品牌,堅定了我們開拓大陸市場的信心!”不久前,“馬祖酒廠”品牌被認定為福州老字號,令馬祖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九銘激動不已。
大陸老字號包含臺灣品牌,是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構建全域融合發展新格局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省持續發掘全省各地資源稟賦,不斷拓展閩臺融合新空間新領域新實踐,全力構建全域融合發展新格局。
全域融合,何處落筆?林有介紹,持續優化重點區域産業合作,推動設立福州馬祖産業合作園區,在物流轉机、海洋漁業、文化旅遊等領域加強與馬祖創新合作;加快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發展,高水準建設廈金“同城生活圈”,探索建設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促進貨物、人員、資金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融合發展,紐帶在“情”。協同推進全域融合,各地鉚足了勁。
廈門涉臺改革經驗16項獲全國推廣;福州推出“福馬同城通卡”,發佈福馬“同城生活圈”首批10條政策舉措;平潭率先實現臺資企業註冊“全程網辦”、臺灣居民個稅補貼“免申即享”,臺胞職業資格一體化服務相關做法在全國推廣……
泉州率先實現向金門供水,累計超3800萬噸;泉州、漳州探索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莆田加快建設媽祖文化交流中心;龍岩、三明發揮客家祖地優勢,深化兩岸鄉村融合發展實踐;南平深化對臺生態、文化、旅遊産業合作;寧德拓展臺商參與新能源、海洋養殖産業合作的路徑……
閩臺農業合作是福建農業的一大特色,也是兩岸融合發展的突出亮點。
“福建在全國率先創建設立臺灣農民創業園,累計引進臺資農業項目778個,合同利用臺資14.8億美元,臺創園數量規模、發展水準和建設成效都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郭宋玉介紹,每年舉辦“茶博會”“林博會”“農博會”“花博會”和“海峽(福州)漁業周”等活動,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閩臺農業交流格局;依託海峽論壇,每年突出一個主題開展産業對接,目前全省已有300多個鄉鎮與臺灣200多個鄉鎮開展産業對接。下一步,將拓寬臺灣農漁業在閩發展路徑,在優化完善政策服務、深化閩臺農漁業合作、搭建基層交流平臺、壯大特色鄉村産業等方面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