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銀針,情牽兩岸!這位臺灣醫師的義診服務點正式落戶南安
12月6日上午,初冬的陽光灑在蓬華鎮衛生院中醫館的院子裏,帶來一絲絲暖意。隨著紅綢布的緩緩揭開,“張峻斌臺灣醫師蓬華鎮義診服務點”正式落戶於此。
南安市臺辦主任王碰生、蓬華鎮黨委書記黃有財、南安市臺辦副主任趙青梅、南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熱薪、蓬華鎮衛生院院長黃少陽、泉州國宇醫院總經理郭東宇、泉州國宇醫院副院長張峻斌教授等領導、嘉賓參加揭牌。
張峻斌是兩岸知名健康管理專家和康復醫學專家,在臺灣深耕醫學教育事業20餘年,一直致力於推動兩岸醫學、人文交流。2017年,他作為引進人才到泉廈工作,現在,張峻斌擔任泉州國宇醫院副院長、國宇醫療體系康復醫學科帶頭人。此外,他還長期擔任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知名學府客座教授。從2022年10月起,張峻斌每月固定抽出幾天時間到蓬華鎮開展義診,紮根山區,為患者解決病痛,轉眼已堅持了兩年多。
兩岸一家親
臺灣醫師紮根山區2年送健康
揭牌儀式當天,記者一大早就來到蓬華鎮。初冬的清晨,空氣中還微微散發著寒氣,在蓬華衛生院中醫館的村民們期待中,從安溪縣出發的張峻斌翻山越嶺如約到來。
“張醫生您來啦!”“讓你們久等了……”張峻斌笑呵呵地和村民們打著招呼進入診療室,看著很是熟稔。
“張醫生,我這腰又疼了,您幫我看看。”張峻斌一邊拿出針灸包,一邊閒聊,似乎對來診群眾的病情很是了解,郭阿婆也熟練地趴到診療床上,等待張峻斌為他施針。
“山區鄉鎮溫度比較低,留守老人也多,他們多數會有疼痛的毛病,沒有家人陪伴,就醫不便。”張峻斌説,這些老人捨不得花錢做理療,而且一次兩次的義診也只能暫時緩解他們的症狀,“只有在一個地方紮根下去,才能真正為患者查到病痛根源,解決患者病痛。”
為了更好地與蓬華當地的居民溝通,張峻斌創建了“泉州國宇醫院蓬華義診行”微信群。翻看群記錄,記錄中不乏張峻斌在群裏分享各種診療病例和身體鍛鍊方法。群裏也時不時有新入群的群眾在諮詢:需要預約嗎?總有許多熱心群眾在群裏幫忙解答:不用預約,按實際排隊就診。
家住華美村的陳阿姨是張峻斌的患者之一,當天早上7點多她就前來排隊。“最近天氣寒冷,前段時間突然急性腦梗,住院治療了五六天,但出院回來後還有肩膀酸痛的情況,最嚴重的時候我手都抬不起來。因為晚上疼痛,整整一個禮拜沒辦法平躺入睡。”陳阿姨告訴記者,實在忍受不了的她求助了張峻斌,之前還特地前往安溪接受義診治療。“張醫生給我針灸完馬上緩解了很多,回來終於睡了個好覺!真的非常感謝他!”陳阿姨笑著説。
“不用掏一分錢,就能長期接受醫學專家的診療。”張峻斌對村民的關懷備至,深深打動了患者,村民經常自發給張峻斌帶來自家種養的果蔬以表謝意。
兩年多來,張峻斌每月定時到蓬華鎮開展義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專業技能,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寶貴的醫療健康福祉,為兩岸融合做著積極的貢獻。
投身鄉村振興醫療事業
累計診療超過5000人次
“張醫生的工作行程很多,常常要到多地出差,但他依然堅持每個月抽出2-4天時間來蓬華義診。”蓬華鎮社會賢達,泉州國宇醫院總經理、院長郭東宇告訴記者。
工作忙碌的張峻斌,為何還會長期到蓬華這座山城開展義診?這還得從郭東宇説起。
張峻斌在一次與郭東宇的聊天中得知,蓬華鎮醫療水準有限,而且離南安市醫院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往不方便,當地居民對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有較大的需求。雖然郭東宇為家鄉捐贈了醫療設備,但苦於沒有高層次的醫療人才,提升家鄉醫療服務水準。“到同胞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張峻斌認為“兩岸同胞血濃于水,最好的體現是直接參與鄉村振興”。
經郭東宇的牽線搭橋,自2022年國慶節起,張峻斌每月定期到蓬華鎮開展義診,累計診療超過5000人次。
“張峻斌臺灣醫師蓬華鎮義診服務點”只是泉州國宇醫院服務的新起點。據悉,自創立以來,醫院始終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臺式醫療服務,並與臺灣醫療界保持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2018年5月29日,泉州國宇醫院與南安蓬華衛生院建立醫聯體關係,為民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提高民眾的健康水準。“未來,我們還將搭建平臺,吸引更多臺灣醫療專家參與兩岸融合發展。”郭東宇表示。
THE END
來源:海絲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