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鏈”促融——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聚焦兩岸新時代産業鏈
新華社廈門12月10日電(記者王承昊、付敏)“增鏈、補鏈、強鏈,提升兩岸産業鏈供應鏈韌性,我們有很多可以著墨的文章。”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在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期間對記者表示,兩岸工商界攜起手來,優勢互補,一定前景光明。
9日至10日,以“打造兩岸新時代産業鏈 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為主題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在廈門舉辦,700余位兩岸各界人士與會,共商發展新機遇,取得諸多共識。
峰會臺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在開幕式上表示,兩岸産業面對新形勢,應突破現有瓶頸、克服環境限制,開展更大格局、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融合合作。
如何打造兩岸新時代産業鏈?劉兆玄指出,新能源汽車、智慧裝備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和節能環保等領域為峰會已選定的重點發力點。2天年會、8個下設産業小組、數十場主題演講……嘉賓們分享的兩岸企業成長故事精彩紛呈,展現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蓬勃生機。
“這幾十年,大陸臺企漸漸從注重外銷,轉變到重視生産和銷售的本地化,這是兩岸經濟逐漸融合、産業鏈日益緊密的一種體現。”廣運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大陸區銷售總監林坤廣在大陸已近20個年頭,他所在企業擁有不少大陸上下游供應鏈夥伴。“打造兩岸新時代産業鏈,是傳統産業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更是兩岸業界的融合,將發揮‘1+1>2’的效果。”
在昆山眾達智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泓任眼中,兩岸新時代産業鏈“新”在數字科技廣泛應用。“數字科技發展將大大拉近兩岸産業鏈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讓産業鏈協同運作更高效順暢。”
“大陸經濟正加速轉型升級,致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認為,這對臺企而言是難得的機遇。
受訪人士表示,打造兩岸新時代産業鏈,不僅在製造業,也涉及金融、養老、文創、體育等各行各業。多領域齊發力不僅是高品質發展的引擎,更能增進兩岸民眾福祉,助力兩岸産業鏈從“加法”走向“乘法”。
臺灣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舉例説,引入AI技術可顯著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品質,降低運營成本,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兩岸強化AI金融領域合作,能推動金融業創新發展,為兩岸經濟融合注入新活力。
北京寬想創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章依婷將目光投向體育文創IP的打造。不久前,她擔任製作人,將家鄉臺灣最受民眾喜愛的棒球運動搬上大陸網路綜藝節目。“節目約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員來自臺灣,我們希望將‘棒球熱’帶到大陸,並賦予更多經濟價值。”
“文創IP的産業鏈條其實很長,關鍵在於要與其他産業跨界結合,這樣便能産出經濟增量。”章依婷説,這種“輕量化”傳播還將更有效傳達我們的態度和價值,更好促進兩岸同胞溝通和理解。
當前,逆全球化暗流涌動,打造兩岸新時代産業鏈顯得愈發重要。新竹清華大學經濟係教授黃朝熙指出,半導體産業作為全球經濟關鍵一環,正經歷供應鏈重組。他認為,兩岸應抓住機遇,深化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協作,共同應對挑戰。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不斷限縮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干擾阻撓兩岸正常經貿往來,試圖與大陸“脫鉤斷鏈”。與會兩岸人士認為,不管全球經濟形勢和島內政局如何變化,兩岸經濟合作穩定發展的大勢不會改變。
臺商周泓任建議,臺企面對複雜多變的挑戰時應順應經濟發展和企業運營需求,與大陸企業合作互利共贏,為産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與平臺,做出最理性選擇。
“期待兩岸企業家能與峰會攜手前行,一起面對當前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局勢,積極擘畫新的産業佈局、探索新的合作契機。”劉兆玄説,深信通過大家共同努力,必定可以使兩岸産業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寬,未來發展的前景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