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瓊瑤:我的鄉愁,在大陸那整片的土地上

2024-12-06 19: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2月6日訊 12月4日,著名作家、編劇及影視製作人瓊瑤在臺灣“翩然”離世,享壽86歲。大半個世紀以來,她留下的,是屬於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也是無論如何都“剪不斷的鄉愁”。

  瓊瑤,原名陳喆,1938年生於四川成都。1942年,四歲的瓊瑤隨父母回到湖南衡陽祖居地;1944年至1945年,為逃避戰亂,隨父母從湖南逃難到重慶、瀘州;1947年,遷居上海;1949年,隨父母遷居至臺灣臺北。

  童年時在大陸多個城市的輾轉生活,讓瓊瑤擁有了獨特的關於鄉音的記憶。在瓊瑤的自傳《我的故事》中,她回憶道:“我離開湖南時,説的是四川話。現在,我説的是略帶南方音的國語,鄉音,我甚至都不知道,我的鄉音是怎樣的?小時候,我的語言是複雜的,為了適應環境,我説過四川話,説過湖南話,説過上海話,説過北京話……如今,已演變成我目前唯一會説的國語了。”

  雖然在大陸生活時年紀尚小,但故鄉卻始終令瓊瑤魂牽夢縈。在瓊瑤的作品《幾度夕陽紅》中,她曾細膩地描寫四川茶館;在《剪不斷的鄉愁》中,她勾勒出腦海中“暑襪街”(位於成都市的主城區,瓊瑤曾和家人在此居住)的畫面:“古老的石板小路,路兩旁老式的四合院,院中有合抱的大槐樹,枝椏伸出了有小花窗的矮墻”;也分享小時候家門前那令她印象深刻的油菜田:“門前有一大片的油菜田,每當油菜花開的季節,那金黃色的油菜花,似乎漫無止境地由地的這一邊,一直開到天的那一頭。油菜花。這麼多年以來,我記憶的底層,一直有一片盛開的油菜花。”

  瓊瑤曾説:“我的鄉愁不在大陸的任何一點上,而在大陸那整片的土地上。”這份鄉愁在積蓄了39年之久後,終於化作詩句盡然傾吐,“從別後,盼相逢,幾回魂夢皆相同;滾滾長江東流水,卷我鄉愁幾萬重……今宵坐擁長江水,猶恐長江在夢中。”1987年11月,臺灣當局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瓊瑤當即申請重回故土。闊別大陸39年後行走大陸多地的思緒與感受,皆在她的散文集《剪不斷的鄉愁》中娓娓道來。

  據瓊瑤回憶,她是在瀘州逃難時,初次體會到文字的魅力,也是在那時,她開始興奮地在文字中找尋樂趣。從16歲時開啟文學之路,她在過去大半個世紀中創作的諸多文學作品都成為了聯繫兩岸同胞文化記憶的重要紐帶。當“情深深,雨濛濛,多少樓臺煙雨中”“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等經典旋律響起,兩岸的幾代人能不約而同地一齊哼唱,而那些影視作品中的經典角色與劇情更能讓兩岸影迷熱議、暢聊……縱然斯人已逝,她的創作依然是兩岸共同的文化財富,她筆下所抒發的綿綿鄉愁也將成為“兩岸一家”的歷史寫照。(文/劉琳)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