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千封“家書”跨越海峽 臺胞臺屬“遙寄相思”
中新網紹興2月7日電(記者 項菁)“親人們或許學歷、見識不同,但你我血濃于水,親情永恒。我們祖輩生長的這片土地已經建設得非常美麗,創業和就業機會也很多,希望你們常回鄉走走看看。有我們在,老家的門會一直開著……”農曆新年臨近,在臺灣過年的臺胞馮文龍收到來自浙江紹興諸暨的堂兄弟馮光燦寄來的“家書”,紙短情長,傳遞鄉情。
“字字句句充滿了溫情,像是一種跨越時空的親情傳遞。”馮文龍7日受訪時談及,每逢佳節倍思親,手足情是割捨不斷的牽掛,期待早日相見、共用團圓。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也是遠方遊子最思鄉的時節。為了“解鄉愁”,春節前夕,諸暨發起“千封家書寄臺灣”活動。連日來,包括馮文龍在內的諸暨籍旅臺鄉親紛紛收到家鄉寄送的書信。
“又是一個新春佳節,分外想念海峽對岸的你們。”諸暨臺屬趙國汀在寄給臺灣姑姑的信中道出了思念。
趙國汀在信裏説:“上次分別後,我們的生活一切安好,有許多喜悅和變化想跟您分享。我父母及其他長輩身體安康,現在鄉村待遇很好,村村設立愛心食堂,父母每個月能領取養老金,每年還有免費的健康體檢。他們還上了老年大學,母親學唱越劇、跳廣場舞,老年生活很豐富。”
隨著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浙江萬千鄉村迎來美麗蝶變,村民們不僅“富口袋”,還“富腦袋”。趙國汀受訪時説,將父母情況和鄉村發展告訴姑姑,就是希望她能放心,同時也期待姑姑回諸暨走走,“看看家鄉的風土人情,嘗嘗家鄉的特色美食”。
在網路技術發達的當下,一封封見字如面的家書仍可“抵萬金”。除了以筆墨寄情,得益於暢通的快遞物流和發達的資訊技術,臺屬們還給臺灣親人寄了香榧等諸暨特色美味,發送“家鄉話”祝福視頻,千里“遙寄相思”。
“心裏非常溫暖,特別是吃到家鄉美食,再次感受到小時候媽媽的味道。”收到家鄉的“新春大禮包”,臺北諸暨同鄉會副會長周家偉受訪時直言,“我們的‘根’在諸暨。春節後會組織臺灣鄉親回家看看,特別是帶領臺灣青年返鄉,開啟‘尋根之旅’。”
“一聽到諸暨鄉音,就感覺很親切。”在臺灣過年的88歲臺胞蔣均定受訪時感慨道,“現在諸暨發展真是日新月異,希望家鄉和親人們越來越好。”
諸暨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佼佼者”,也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故里。為了推動兩岸民間文化交流,今年春節期間,諸暨還將把西施文化主題的大型花燈展“搬”到臺灣南投縣,一解遊子思鄉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