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在廈門的一天】三代傳承投身鄉村振興 臺青“新農人”謝東佑:臺灣枝、廈門土種出兩岸融合之“果”

2023-11-04 10: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2022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參加海峽青年論壇的臺灣青年回信中勉勵他們,多向臺灣青年分享自己在大陸的經歷和感悟,讓更多臺灣青年了解大陸,同大陸青年同心同行、攜手打拼,鍥而不捨、馳而不息,讓青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綻放異彩。

  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其中提到,支援閩臺各領域各行業青年團體建立常態化交流渠道,加強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平臺建設,助力臺灣青年來閩追夢、築夢、圓夢。
  台灣網特別推出“我在廈門的一天”主題系列融媒體産品,在海峽論壇的主場、無數臺灣青年駐足生活和創業的“第二故鄉”、惠臺政策落地落細落實的前沿城市——被稱為“鷺島”的廈門,聽紮根於此的臺灣青年向兩岸同胞講述屬於他們自己的中國故事與兩岸情懷。
臺青謝東佑(台灣網記者 符海川 攝)
  台灣網11月4日訊 “廈門這些年的變化太大了,但那種吸引人的生活舒適感卻從未改變。”走在一年前剛從父親手上接下來的百畝果園中,來自臺灣的“新農人”謝東佑回憶著自己20年前,第一次和爺爺來廈門時的情景。
  謝東佑説,他與廈門註定有解不開的緣分。1998年,在臺灣從事楊桃種植工作的爺爺受邀來廈門開闢新事業,爺爺、爸爸兩代人二十幾年的心血,如今,這副重擔落在了還在廈門大學讀研的謝東佑肩上。
  廈門基底嫁接臺灣枝丫 臺灣品種在這裡成長
  “我們果園有100畝左右,其中佔地面積最大的是楊桃,大概有90畝,第二大的是番石榴。”謝東佑一到週末就會跑到位於廈門同安的果園“上崗”,“楊桃基本從10月開始批量成熟,番石榴現在剛好是成熟的季節”。
  在生産車間,與工人們一起篩選、包裝番石榴......在果樹田間,察看著楊桃開花、結果的每個細節......作為果園“新掌門”,謝東佑用熟練的業務能力踐行著一位“新農人”的使命。
  “果園能在紮根廈門這麼久,離不開相關政策、措施的扶持。”謝東佑説,“果園的楊桃品種是我爺爺從臺灣引入,使用廈門本地的楊桃樹作為根基,嫁接上從臺灣帶過來的樹枝,順利培育出的品種,這也是兩岸融合的體現。”
  廈大讀研充實自己 感受大陸同學“卷”文化
  謝東佑説,自己還是一名在讀研究生,有很多需要學習、提高之處。他在臺灣本科畢業後曾有過一段工作經歷,在參加兩岸活動時,因緣際會認識廈門大學的老師,在鼓勵之下,謝東佑報考了廈門大學廣告學系,“我還要不斷充實自己,為繼續拓展事業打下基礎”。
  謝東佑的校園生活樸實而簡單,學習空閒之餘會和同學們一起打排球、品美食。“選擇住校是為和大陸同學更好聯絡感情,他們真的太‘卷’了,又懂學習,又會學習,還會玩,我壓力太大了。”
  《意見》雪中送炭 助力鄉村振興
  “真是雪中送炭。”談到近期出臺的《意見》,謝東佑説,“我們果園大概有七、八個員工,都是附近居民。因為很多年輕人不太願意從事農業相關行業,對農業關注也比較少,目前招工很難”。
  “希望《意見》中一些農業相關扶持政策,可以幫我們推廣農業産業,助力鄉村振興和兩岸融合發展。”
  策劃:高斯斯
  采寫:張玲、高斯斯、常凱特
  審校:李柏濤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