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劉國深析汪辜會談30週年啟示:兩岸在一中原則下平等協商、互相包容

2023-04-27 14:5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電 題:劉國深析汪辜會談30週年啟示:兩岸在一中原則下平等協商、互相包容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30年前,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關係跨出由對峙走向交流的歷史性一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國深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解讀汪辜會談的歷史影響及對當前兩岸關係的啟示。

  打破政治隔絕、相互經濟需要

  1993年4月27日,經歷了40多年的隔絕,海峽兩岸授權各自民間團體海協會、海基會的最高負責人汪道涵、辜振甫,首次進行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的會談。

  劉國深説,當時雙方秉持的核心精神,就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務實合作、民生優先。會談從無到有,對兩岸關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營造了兩岸和平合作的大環境,直接降低了緊張對立的氣氛。

  他表示,會談讓兩岸初步建立起一定的政治互信。雙方有關事務部門負責人及工作人員間也建立起個人的情誼,能相互了解、合作。兩岸兩會制度化交流模式,為後來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間建立直接的交流渠道奠定了必要基礎。

  兩岸開展對話是為打破政治上的隔絕,也是經濟上的相互需要。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講話”,大陸展現持續對外開放、吸引外商的態度。彼時正處經濟高速發展期的臺灣,資本向大陸投資的需求旺盛。

  劉國深説,當時,兩岸經貿投資缺乏制度化保障,直接影響到民間交流合作的意願。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公權力部門授權建立制度化交流的先河,兩會簽訂的4項協議為臺商來大陸投資興業增添了信心。“到今天,汪辜會談簽署的協議大多都得到執行。現在中斷的是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管道,因為雙方缺乏共同的政治基礎。”

  “九二共識”下,兩岸平等協商、互相包容

  汪辜會談過後,海峽兩岸進入對話、協商時代。其政治基礎在於,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及體現這一原則的“九二共識”。

  劉國深説,過去30年經驗説明,“九二共識”是兩岸最大的政治公約數。共識之下,雙方雖有分歧,但完全可以平等協商、互相包容。在臺灣內部,許多人在拿“九二共識”做文章。可以看到,馬英九近期訪陸深切體會到,“九二共識”復活了。這一共識的價值體現在兩岸交流的已有成就上,這是雙方回歸良性互動的重要資産。

  劉國深相信,如果民進黨方面能夠客觀、務實地正確面對“九二共識”,面對臺灣方面當年曾白紙黑字寫下的堅持一中原則,他們所關切的一些問題是可以得到包容理解的,兩岸關係也必然會迎來新一波快速發展。“如果雙方能夠在一中原則上達成共識,我認為即使有其他表述方式也是可以考慮的,關鍵是一中。”

  厚植基礎為化解分歧創造條件

  “有句話叫‘見面三分情’。儘管我們現在有分歧,但過去交流交往建立起的情感基礎,對化解分歧、建立共識非常重要。”劉國深認為,30年來,兩岸的交流交往成就可圈可點。兩岸中國人都應該珍惜,不應妄自菲薄和裹足不前。

  1993年,汪道涵抵達新加坡後曾在一份書面講話中談道,“兩岸同胞應更具前瞻性地去面對未來”。在劉國深看來,“前瞻性”的意涵,是在一國之內,因歷史因素導致的分歧可被暫時擱置。更重要的是兩岸維護好一中政治基礎,以民間優先,讓同胞可以體面、安全、方便、低成本地共同生活,展開正常交流交往,獲得共同利益,相互體諒。

  他説,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厚植經濟、社會、文化基礎,雙方逐漸形成共同的情感認知及價值觀念,雍容大度地面對問題,為最終徹底解決政治分歧創造更好條件,這個過程本身,對兩岸中國人就非常有意義。(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