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石斑魚檢出禁藥,有何危害

2022-06-17 20:44: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吳薇】繼鳳梨、釋迦和蓮霧等農産品暫停進口後,大陸又宣佈暫停輸入臺灣石斑魚,原因是多次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這兩種禁藥以及土黴素超標。但民進黨當局卻“隔海罵街”,還揚言要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將問題政治化。對此國臺辦表示,銷往日本、新加坡、紐西蘭的農産品出現問題時,民進黨當局要道歉賠償,而輸出大陸的農産品中檢出問題就換了另一副面孔。《環球時報》為此採訪了專業人士,全面解讀臺灣石斑魚中檢出的禁藥對人體有何危害。

  暫停輸入無關年底選舉

  針對大陸近日接連宣佈暫停臺灣石斑魚和冰鮮白帶魚輸入,臺“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16日稱,國際經貿往來要遵守國際規範和慣例,若溝通後大陸仍不解除禁運,不排除向WTO提出申訴。同一天,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舉行記者會稱,大陸的做法“根本是政治操作”,企圖影響臺灣年底“九合一”選舉。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産研究所研究員陳勝軍16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孔雀石綠和結晶紫屬於三苯甲烷類染料,這兩種化合物對魚類的水霉病、寄生蟲病等有很好的療效,此前許多地區將其作為水産養殖業的殺菌劑。但研究發現,孔雀石綠和結晶紫具有高殘留及高毒性,可産生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其代謝産物隱性孔雀石綠和隱性結晶紫的毒性強于母體化合物。2002年5月,大陸主管部門將孔雀石綠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他化合物清單》中。

  島內多數輿論也認為大陸的做法無關年底選舉,更不是“政治打壓”。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係副教授張弘遠稱,大陸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多次從進口冷凍商品上檢出病毒,為此加強檢驗,“相關的檢驗未必是針對臺灣”。有兩岸農貿實務經驗的《水果政治學》作者焦鈞稱,大陸沒那麼在意臺灣選舉,他不認為禁止輸入石斑魚意在影響年底“九合一”。

  臺灣《中國時報》16日稱,回顧2021年時大陸海關總署曾公告,從印度進口的5批次凍南美白蝦因為在6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大陸除了直接拒絕接收1000個貨櫃的印度蝦外,還對多家印度水産品生産企業實施暫停進口申報一週。本月大陸海關總署的公告中,除對臺企輸入的白帶魚進行處理外,印度、越南、阿根廷的業者也一起被暫停,“如果要説為打壓臺灣業者,同時犧牲其他地區業者進口來打掩護的説法太過牽強”。文章説,要加速恢復兩岸農漁産品的正常進出口,最終仍要回歸到科學防疫、檢疫之上,過多政治語言無助於民眾荷包。

  一遇大陸就搞“雙標”

  孫力軍是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博導、水産品品質與安全學科方向帶頭人。他1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説,石斑魚出現禁用藥物和土黴素超標,大概有兩種途徑。一是孔雀石綠和結晶紫對石斑魚水霉病有特效,土黴素作為一種抗生素往往被加到水産飼料中用於抗病促生長。由於以上藥物成本很低,一些水産養殖戶違規或大量使用,會造成石斑魚明顯超標。第二種情況是在運輸過程中石斑魚魚體易受傷,引起魚體霉爛和死亡率升高,有些不法運輸商違法使用孔雀石綠和結晶紫以增加成活率,這也會使石斑魚中的孔雀石綠明顯超標。孫力軍説,從臺灣的情況來看,孔雀石綠和結晶紫超標,養殖環節和運輸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問題,土黴素超標應該主要存在於養殖環節。

  《聯合報》16日還披露了另一種可能出問題的情況,就是所謂的“借單”。臺灣漁船搬運養殖活魚管理辦法規定,活魚搬運船業者確實可將不同養殖場的石斑魚一起出貨,關鍵在於每批貨源是否如實記載。由於臺灣監管部門平時很少核實名單,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借非法養殖場的魚混貨,類似手法是業界人盡皆知“不能説的秘密”。

  但是蔡英文當局面對大陸“禁魚令”,不先搜尋自己的問題,反而急著抹黑大陸“政治操弄”。其實,恰恰是民進黨當局自己在進行政治操作、搞“雙標”。以鳳梨為例,臺灣外銷新加坡和日本的鳳梨同樣出現品質問題,今年上半年日本驗出347件臺灣鳳梨有蟲,不合格率超過三成。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5日質問道,當銷往日本、新加坡、紐西蘭的農産品出現問題時,民進黨當局又是表示尊重,又是道歉,還要賠償。為什麼大陸在臺灣輸入的農産品中檢出了同樣問題,他們就換了另一副面孔?

  《聯合報》16日稱,從鳳梨、釋迦、蓮霧到石斑魚,再到冷凍白帶魚,臺灣農産品一旦出現問題,若來自大陸,民進黨當局就使出同一套政治語言,對照臺灣外銷紐西蘭的荔枝被發現有活蟲,至今該國都未重新允許臺灣荔枝輸入,怎未見蔡當局嚴厲以對?文章直言,要把臺灣農漁産推出去,本就應該符合對方的規定,無論是蟲害、檢出藥物殘留,還是驗出新冠病毒陽性,當局務實之道應是檢視各個出口環節是否有問題,並加以改進,“而非一遇大陸禁令,只知道怪對方卻不檢視自己,光靠政治操作只會讓臺灣越來越多的農漁産失去大陸市場”。

  “大陸就是市場”

  和去年大陸發出“鳳梨禁令”相比,民進黨當局對石斑魚的反應要更加強烈。這是因為臺灣農漁民是民進黨的重要支援者,而石斑魚的主要産地臺南、高雄和屏東是綠營傳統票倉,一旦失去他們的支援,民進黨年底“九合一”肯定會受影響。2018年“九合一”選舉高雄“變天”,蔡英文被迫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今年肯定不想重蹈覆轍,提前“跛腳”。

  為了爭取漁民的選票,民進黨當局又使出政治操作的第二招——“情緒勒索”。14日,臺灣“農委會”在臉書呼籲民眾組團買臺産石斑、挺漁民,把購買石斑魚和“愛臺灣”掛鉤。但島內民眾根本不買賬,輿論分析稱,這是因為與鳳梨的價格相比,石斑魚價格偏高,加上通脹及物價上漲等因素,“愛臺石斑”很難下手;二來,不少島內民眾也對石斑魚的藥物殘留有疑慮。

  臉書粉絲專頁“康編碎碎念”發起對聯比賽,並首先對出“十萬國軍吃石斑,一人一條救臺灣”,以此嘲諷民進黨當局要求臺軍士兵拼命吃鳳梨的場景重現。其中國民黨發言人李明璇的“如果你不吃石斑,你會遇到塔綠班”獲得數百人按讚,還有的對聯寫道,“九條好漢在一班,三條一百叫石斑”。16日,有屏東石斑魚養殖戶訴苦説,當局聲稱要拓展歐美市場,但歐美的飲食文化與臺灣不同,他們習慣吃快餐,對石斑魚的接受度真的有限;當局還説要銷往越南,但石斑魚價格高,以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水準很難大量賣入,“説到底,大陸與我們飲食習慣一樣,大陸就是市場”。不少人直言,“沒有大陸,魚就是銷不出去”。

  “一面抗中一面討讓利”

  民進黨當局對“石斑魚禁令”如此氣急敗壞,還有一個説不出口的原因,那就是大陸“讓利”。

  石斑魚在島內一向有“政治魚”的稱號,被認為是兩岸關係的一個晴雨錶。早期臺灣石斑魚出口到大陸只能從香港轉運,2010年3月馬英九當局頒布“臺灣地區漁船航行至大陸地區許可及管理辦法”,石斑魚才得以通過活魚運輸船直銷大陸。同年6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實施,大陸進口臺灣石斑魚的稅率由10.5%逐步降至零關稅。在最高峰的2014年,臺灣出口大陸和香港的活石斑魚總量達到近1.8萬噸,價值近2億美元。不過當年島內爆發“太陽花學運”,兩岸經貿關係急轉直下,石斑魚出口量也一路下降,2021年僅出口大陸6000多噸,但大陸仍是臺灣石斑魚活魚外銷的最主要消費地,佔比達九成。

  石斑魚是第一個被大陸暫停進口的ECFA早收清單列表農産品,民進黨當局自然心裏發慌,擔心失去大陸的“讓利”。為此,他們誣陷馬英九和大陸設下“陷阱”。馬英九16日反問道,既然如此,蔡英文上任後怎麼不把ECFA廢掉呢?當初兩岸簽署ECFA時,秉持互惠、互利原則,各自在一些領域進行不同程度的鬆綁、開放,唯獨在農漁産方面,大陸一口氣開放18個品項,臺灣則寸步不讓,沒有任何大陸農漁産品被列入早收清單。若大陸終止ECFA協議,臺灣賠上的不只是18項大陸“讓利”的農漁産品,還包括被列入早收清單的500多項石化、紡織、運輸工具的貨貿減讓,以及11項服務貿易減讓。

  臺灣作家洛杉基14日撰文稱,蔡英文當局這些年享受ECFA“讓利”之餘,卻飲水不思源、不知感恩、恩將仇報,一邊享受著大陸的優惠,一邊罵這是“糖衣毒藥”。文章説,要恢復農産品外銷大陸,必須協助農民徹底改善養殖方法,一味地抗議、咒罵、提告,根本於事無補,對於改善臺灣農民的生計毫無幫助。

  《聯合報》14日説,“一面抗中一面討讓利”。“揮舞抗中大旗,害慘農漁民”,中時電子報以此為題評論稱,從在野時粗暴阻撓ECFA,到當政時力推“新南向”,民進黨長期以來為了“經貿去中”,總把“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挂在嘴邊。但鳳梨外銷的慘澹結局再次證明,為了政治而不顧現實,魯莽與大陸市場脫鉤,不僅“雞蛋”碎滿地,“籃子”也千瘡百孔。還有評論稱,國民黨當政時,兩岸若遇到農産品檢疫問題會進行有效溝通,協商機制高效暢通,但現在兩岸針對檢疫公開協商的常態化機制名存實亡,又能怪誰?民進黨到頭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