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灘地“談戀愛”:臺商連萬生的廿載黃河情
中新社鄭州6月10日電 題:與灘地“談戀愛”:臺商連萬生的廿載黃河情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李超慶
早晨五六點鐘,自稱“農夫”的連萬生像往常一樣,鑽進田間地頭除草、澆水。
“今年爸爸種了1500多畝小麥,幾乎天天泡在地裏。”女兒連翊宸指著連萬生黝黑的臉打趣道,“他像是跟灘地談戀愛一樣。”
1954年出生於臺灣的連萬生,係臺灣富景集團董事長,紮根河南之前,主要從事地産開發、公路工程、酒店管理等。
2003年,連萬生赴河南鄭州考察,看到了從小在課本上了解到的中華母親河——黃河。讓所有親朋好友始料未及的是,正是那次“黃河之旅”後,連萬生決定投身黃河灘地建設,一幹就是將近20年。
“所有人都笑話我,問我有多少錢能填滿黃河?”連萬生回憶説,當時他看到的黃河灘地環境惡劣,風沙很大,與其憧憬的景象不太一樣,“讓我感覺差異很大”。
經過慎重考慮和科學論證,連萬生斥資對鄭州萬畝黃河灘地進行生態保護和綠色開發。自此,他紮根灘地,用種草、種樹等方式改變沙化嚴重的狀況。
連萬生回憶稱,當時,在黃河灘地種草木,成活率極低,種一茬死一茬,有的要種三五次才能成活,勞心勞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連萬生的不懈努力,灘地終變綠洲。他還將一些臺灣元素搬到黃河邊,建造了600多畝的“日月湖”。
連萬生與黃河灘的“戀愛故事”也逐漸被親友們所接受。他表示:“在戲臺下站久了就有位置,大家都認可了我,兒子、女兒也都過來幫忙。”
如今,年近七旬的連萬生已到退休年齡,但其“黃河情緣”還在繼續。他又轉型做起了“農夫”,在灘地裏大量種植小麥,以及葡萄、火龍果、黑紅薯、黑玉米等特色農作物,“我堅信走生態保護的路不會錯”。
轉行做“農夫”的挑戰不亞於當初,連萬生吃了不少苦頭,一度出現選錯種、錯過施肥最佳時節等窘況。為此,他專門從臺灣邀請專家來鄭州指導,又通過與河南專家、農業技術學校合作,才慢慢化解難題。
在女兒連翊宸眼中,連萬生每天與工人們一起下地幹活,早出晚歸,像照顧戀人一樣照顧灘地。他還追趕農業科技潮流,學會了操作農用無人機等。“20年了,他就是對這個地方有感情了”。
連萬生説:“我不是花不起錢、請不起工人,我盡微薄之力把幾千畝地做好,盡一點中華兒女的情結,既鍛鍊身體,也有成就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