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話臺灣花葬
新華社臺北4月5日電(記者何自力 徐瑞青)“莎賓娜喜歡這個地方!”程先生帶著兩個女兒、外孫和友人,在一方鋪滿石板的墓地前佇立,向一年前離世的夫人獻上鮮花和潤餅。
清明時節,記者在位於臺北陽明山上的第一公墓的花葬區,目睹一幕幕慎終追遠的圖景。
花葬對於愛花、生性浪漫的莎賓娜是再合適不過了。程先生坐在山坡上的大樹下沉思,眼前一派春和景明。
不立墓碑,不記亡者姓名,將逝者的骨灰撒入花葬區穴位中,讓其伴著大地長眠,在大自然裏獲得生命的延續。這種兼具節約土地、美化景觀及環境保護等效益的花葬,正在成為越來越多臺灣民眾的選擇。
據了解,目前臺灣有9處花葬區。臺北市的這個花葬區位於陽明山臻善園,于2013年10月27日啟用,目前面積計約16000平方米,12360個花葬穴位。
花葬區內種植吉野櫻、八重櫻、流蘇、金毛杜鵑、平戶杜鵑、茶花、桂花等,四季枝茂花繁。利用假期趕來祭奠逝者的人們置身其間,或駐足或漫步或端坐,在大自然裏體味生命的延續。
市民張先生在網路社交平臺寫道:陽明山臻善園是人間天堂,風景秀麗,不愧寶地。市民施小姐則寫道:感謝臺北市提供環保花葬,媽媽長眠于臻善園花葬區,是環境清幽雅致的地方。思念時就會來到這裡,每次去都種下不同的花。
“感覺長眠于花海裏的莎賓娜一天也沒離開我們。”莎賓娜生前好友、在其墓地種下兩株蝴蝶蘭的阿光説。
“我還打算把父母的墓遷到這裡。”花甲之年的程先生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