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在希:臺海局勢明年依然緊張,但大局可控

2021-12-28 12:57: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專訪王在希:臺海局勢明年依然緊張,但大局可控

  【環球時報記者 范淩志】2021年又是兩岸關係不斷僵化的一年。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的上臺並沒有緩解臺海局勢,反而因美國不斷打“臺灣牌”,讓民進黨當局在謀“獨”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剛剛過去的島內“四大公投”,民進黨在四項投票中均獲勝,這能否反映出島內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真正支援?在本月舉行的《環球時報》2022年會上,臺灣議題成為最熱門話題之一,而究竟誰在主導兩岸關係,不同專家有很不同的見解。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對上述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對明年的臺海局勢進行了預測。

  美國所謂一中政策逐漸空心化

  環球時報:拜登上臺後,一方面表示“繼續奉行一中政策”,另一方面又持續打“臺灣牌”,不斷對“臺獨”勢力釋放錯誤信號。您是怎麼看待美國的一中政策?

  王在希:美國政府所謂的“一個中國政策”,和我們講的“一個中國原則”可以説已經不是一回事。尤其從特朗普開始,美國的一中政策越來越呈現空心化趨勢;拜登上臺後,明確宣稱美國將致力於在“與臺灣關係法”、中美三個《公報》、對臺“六點承諾”的基礎上奉行一中政策。“與臺灣關係法”及對臺“六點承諾”,和三個《公報》幾乎對立,美國又強調國內法大於國際法,事實上就把三個《公報》架空了。

  舉例來稱,《中美建交公報》規定,美國必須與臺灣斷絕官方“外交關係”、廢除美臺“協防條約”、從臺灣撤走全部美軍,可“與臺灣關係法”強調美“繼續承擔協防臺灣的義務”。《八一七公報》規定美國逐年減少直到停止售臺武器,可裏根的對臺“六點承諾”表示,美國售臺武器不需要和大陸政府商量,美國不承認大陸對臺灣主權。特朗普上臺後,把“六點承諾”和“與臺灣關係法”合併,正式作為一個法案在國會通過。美國現在不僅對臺大規模出售武器,派軍官協助臺軍訓練,派軍艦、飛機到臺海巡邏,而且用軍機接送參眾兩院的國會議員訪台,嚴重違背中美三個《公報》有關一中原則規定。

  環球時報:在《環球時報》2022年會上,臺灣學者張亞中認為,在未來的兩岸局勢中,目前是美國佔據主動權,所以民進黨當局鋌而走險的可能微乎其微。您對此是否認同?

  王在希:張亞中教授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臺灣學者,但對這個問題,我稍稍有點不同看法。我認為從宏觀戰略上分析,兩岸局勢主導權還是在大陸一方。

  美國可以打“臺灣牌”,可以在臺海製造緊張局勢,甚至千方百計誘發軍事衝突,但臺灣問題最後什麼時候解決,具體用什麼方式解決,總體上取決於大陸最後的決心。中央對臺大政方針非常明確,且一以貫之,即以最大誠意和努力去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臺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越過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民進黨當局到現在不敢鋌而走險,就是因為大陸不僅有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堅強意志和強大能力,也有挫敗“臺獨”分裂圖謀的充分準備。

  儘管不能完全排除民進黨當局會鋌而走險,但一般情況下可能性很小。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大陸在軍事上始終對臺保持高度威懾。民進黨當局清楚,如果鋌而走險,他們將面臨嚴重後果並付出慘痛代價。可以説民進黨當局鋌而走險之時,就是兩岸走向統一之日。他們真正追求的目標,是在臺灣長期執政,搞“漸進式臺獨”,主要是騙取選票的一種手段。第二、臺灣現在已被美國深度控制,無論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都不敢違背美國的戰略意圖。美國既“不支援臺灣獨立”,也不喜歡兩岸統一,希望臺海長期處於分裂局面,以便把臺灣作為遏制中國大陸發展強大的重要籌碼。第三、民進黨當局受到臺灣主流民意的制約。臺灣選民到目前為止主張維持現狀的約三分之二,主張“徹底獨立”和馬上統一的都是少數。

  環球時報:近期,民進黨當局更注重在議會層面拉攏歐洲一些國家,靠“議會外交”鑽空子,這種手段能産生實際效果嗎?

  王在希: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利用美國頻繁打“臺灣牌”、瘋狂“以臺制華”的機會,借機“倚美謀獨”,在國際社會製造“一中一台”的圖謀非常明顯。拜登上臺後,改變了特朗普單打獨鬥的做法,聯合盟國在國際社會積極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這就使得民進黨當局有機可乘。

  今年下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大力對歐美國家包括日本開展“議會外交”,兩次與日本自民黨開展所謂“2+2會談”,前不久美國接連兩次派參眾兩院國會議員乘坐軍用飛機大搖大擺赴臺訪問,民進黨當局還千方百計在立陶宛設立“臺灣辦事處”。但一個中國原則已經在國際社會被普遍接受,具有廣泛共識,民進黨當局企圖通過“議會外交”撼動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社會製造“一中一台”,絕不可能獲得成功。

  島內中間選民對藍綠惡鬥已疲憊

  環球時報:18日臺灣地區舉行“四大公投”,結果“重啟核四”“反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案均未通過,您認為這次“公投”結果反映出島內政局怎樣的局面?

  王在希:四項“公投”中,反對進口美國萊豬(含瘦肉精的豬肉)本是一項純粹關乎臺灣同胞健康的民生議題,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民進黨堅決反對進口,這次卻不惜動用公權力阻擾通過,是對臺灣所謂的民主制度絕大的諷刺。我認為,這次“公投”結果並沒有真正反映臺灣民意,民生議題被民進黨當局操弄成“政黨對決”,荒謬地宣稱“四個不同意就是不同意大陸吞併臺灣”,甚至喊出“抗中保臺”口號,已經完全失去“公投”意義。

  從人數來看,國民黨和民進黨都只拿到藍綠基本盤的票,中間選民票數非常少。最近,島內中間選民開始討厭藍綠惡鬥,對民進黨已經有漸行漸遠的趨勢。隨著明年地方選舉日益臨近,圍繞候選人提名問題,民進黨內部的各種爭權奪利矛盾也在顯現。民意如流水,民進黨倒行逆施,迷信權力可以改變一切,最終一定會走向反面。

  環球時報:您在《環球時報》2022年會上提到,“統派上臺不敢統,獨派上臺不敢獨”,引發臺灣學者的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臺灣有些人並不算真正的統派,但大陸卻給予很多期待”。您怎麼看這樣的回應?

  王在希:《環球時報》2022年會涉及臺灣的題目是“民進黨當局會鋌而走險嗎?”與會兩岸學者在這個問題上基本達成共識,都認為可能性不大。一些島內學者認為,統派上臺不想統,説明他是“假統派”;“獨”派上臺後卻天天都在搞“臺獨”。他們的看法也沒有錯,只是和我的理解有差異。首先,我認為人隨著地位改變,立場也會改變,導致“統派上臺不敢統”。其次,我所説“獨派上臺不敢獨”是指搞徹底、公開的“臺獨”,而不是指“切香腸”式、漸進式的具體“臺獨”動作,例如陳水扁修改教科書、蔡英文“去中國化”等。

  目前大陸網路上有一些輿論,認為“民進黨搞明獨,國民黨搞暗獨”,兩邊都靠不住。但畢竟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和兩岸一中,國民黨承認“九二共識”,堅持反對“臺獨”。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所以對國、民兩黨應該區別對待。

  明年依然緊張,但大局可控

  環球時報:今年大陸在不同場合釋放諸如“統一後臺灣財政盡可用於民生”“大陸有能力讓臺灣同胞過上好日子”等善意,您認為這意味著什麼?是否如一些網民猜測,“已經開始考慮統一後的事情,説明統一進程已經開始”?

  王在希:國臺辦領導人關於“統一後臺灣財政盡可用於民生”的説法,我認為這是對大陸40年來長期奉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重新強調,是提醒臺灣同胞,儘管民進黨一直在推動“臺獨”分裂,但我們對臺灣同胞的莊嚴承諾始終沒有變。

  小平同志當年提出“一國兩制”科學構想,內涵十分豐富。其核心就是兩岸通過協商談判、實現和平統一之後,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臺灣可以保留原來的社會制度不變,包括公民的私有財産、人民的生活方式、臺灣的貨幣法律體系,連軍隊、警察都可以保留,甚至選舉他們的領導人,臺灣的財政不需要上繳,也不會在臺灣地區徵收稅費等。關鍵是兩岸和平統一之後,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臺灣原來每年一百多億美元的龐大軍費開支也可以節省下來,自然可以用於民生。

  隨著祖國大陸發展強大,兩岸統一是必然趨勢,統一已經在路上。“一國兩制”作為統一後的一種制度安排,大陸方面一再表示願意在香港、澳門實踐的基礎上,與臺灣的政黨團體及有關人士一起協商探討,不斷加以完善,使得“一國兩制”將來在臺灣實施時取得更好的成效。

  環球時報:如果讓您一句話預測2022年的臺海局勢,您會怎麼説?

  王在希:我認為明年的臺海局勢依然會處於嚴峻複雜和跌宕起伏的緊張狀態,但大局可控,解決臺灣問題的主導權還在大陸一方。當然,希望美國停止打“臺灣牌”、改變“以臺制華”的基本戰略,或是期盼民進黨當局不搞“臺獨”分裂、改邪歸正,都是不現實的。但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要有戰略自信,也要有一定耐心。中國的發展強大是誰也不可能阻擋得住的,“東升西降”也是個客觀趨勢。中美之間難以完全脫鉤,競爭中會有合作。民進黨當局妄圖“倚美謀獨”“以疫謀獨”“以武謀獨”,都不可能得逞。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