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個“難”字了得!
東南網12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這是兩岸有識之士的共識。第十三屆海峽論壇這一兩岸民間交流的嘉年華近日在福建成功舉行。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民進黨當局阻撓,但兩岸各界仍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參與,充分説明兩岸交流合作的大勢不可擋,同胞走近走親的意願不可違。
相比往屆,本屆海峽論壇雖推遲舉辦,但兩岸各界熱情不減,用實際行動表達認可與支援,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新黨主席吳成典、新黨前主席郁慕明等臺灣嘉賓紛紛以不同方式參會。“路越走越近,人越走越親”“文化是兩岸割不斷的紐帶”“融合發展,紐帶在‘情’”……論壇期間,兩岸民間草根力量互動熱絡、共度嘉年華,充分彰顯了兩岸同胞反對“臺獨”、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主流民意。
島內分析人士認為,面對民進黨當局的抹黑、恐嚇與禁令,臺灣民眾參與海峽論壇的熱度有增無減,反映臺灣各界要安寧、要發展、要過好日子的意願真誠強烈,這種強大的民意力量即使綠營祭出“綠色恐怖”也禁阻不了。
只會壞兩岸關係好事的民進黨當局,肆意剝奪民眾開展兩岸交流的正當權益,讓島內民眾的日子難上加難。近日,2021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結果在臺北揭曉,“難”字以113萬多票的最高票當選。
一個“難”字,道盡島內民生疾苦,也徹底激起民眾怒火。有關人士分析認為,受到疫情和兩岸關係冷凍影響,臺灣各界推薦的漢字頗為消極,如“難”“困”“退”“迷”“憂”“危”“乏”等,等同於向民進黨當局的施政投下“不信任票”;但也有些字展現了期許,如“盼”,寄託了島內民眾對早日消除疫情、提振臺灣經濟和改善兩岸關係的願望。
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難”字當選2021海峽兩岸年度漢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臺灣同胞面臨民進黨當局人為製造的疫苗短缺及安全性問題,工作、學習、生活難上加難;二是民眾對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導致兩岸關係複雜嚴峻、臺海形勢緊張動蕩的憂慮;三是民眾對民進黨當局以各種方式阻撓破壞兩岸同胞交流合作、製造兩岸對立對抗的不滿和憤慨。
無獨有偶,2021台灣代表字結果也于近日出爐,“宅”字拔得頭籌,“缺”字位列第二,兩者均直指疫情,反映出島內民眾為疫情所苦、為生計所困、為疫苗所愁。同樣,在另一項“臺灣職場年度代表字”評選中,“悶”“亂”“憂”位列前三名,凸顯了島內年輕人對職場及未來的悲觀。
“真是怎一個‘難’字了得”“生活難,難於上青天”“舊愁未解,再添新憂”……一個個表達負面情緒的年度代表字,讓島內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留言自嘲。島內專家分析認為,每個字都刻畫了社會意向與民眾想法,眼下臺灣的處境是“生活苦悶、民生艱難、民心思變”,在疫情持續衝擊之下,“缺”疫苗的民眾常“宅”家防疫,生活特別“悶”,加上職場業績也很“悶”,更打“亂”工作步調,導致職業規劃“亂”了方向,進而引發全民“憂”心飯碗不保、收入吃緊。對比近期民調,可以清楚地發現,島內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整體信心每況愈下,更讓島內年輕人心生不滿。有臺媒評論指出,疫情對島內經濟民生的衝擊持續顯現,未來可能更慘,民眾要做好心理準備和生計規劃。
一片愁雲慘澹之際,兩岸經貿數據多少讓島內民眾看到了一些希望。近日,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公佈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718.1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最高,同比增長25.7%。
眾所週知,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其經濟增長和貿易順差高度依賴大陸。而ECFA在其中又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5日,大陸發佈“2022年關稅調整方案”,內文提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已完成降稅,將繼續實施協定稅率。對此,臺灣《旺報》發表評論指出,過去10年間,ECFA給臺灣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臺灣因此享有的關稅減免高達70億美元;從15日的公佈內容來看,ECFA明年繼續實施,暫時應該無虞。民進黨口頭上貶低ECFA,背地裏卻要坐收紅利,根本是騙人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