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對話賴聲川:説一個人的演技好,意味著他的戲假

2021-02-08 08:17: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即便不熟悉戲劇的人,對於《暗戀桃花源》《如夢之夢》應該也不陌生。金士傑、李立群、林青霞、黃磊、袁泉、何炅、許晴、譚卓、胡歌都曾是這兩部戲的戲中人。

  它們的編劇、導演是同一個人——賴聲川。從1984年首部舞臺劇到現在,賴聲川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創作輸出。最近倪妮主演的《幺幺洞捌》以及《寶島一村》《千禧夜我們説相聲》陸續在各地上演。但他最大的嘗試是,錄製了真人秀《戲劇新生活》。

  綜藝能讓戲劇出圈嗎?作為導演,他對演員演技以及觀眾又怎麼看?中新網專訪了賴聲川。

  這是快速接近年輕人的途徑

  賴聲川曾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參加《戲劇新生活》的三個理由,一個是黃磊保證他在這個真人秀中“能夠做真人,不需要任何虛情假意”;一個是他可以去烏鎮故地重遊,同時計劃今年的烏鎮戲劇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希望能借此讓戲劇行業裏的人發光。

  近幾年,綜藝節目帶火了很多小眾文化,説唱、樂隊、街舞、音樂劇相繼出圈。《戲劇新生活》第一次把鏡頭對準戲劇,一幫戲劇人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在一定的時間內合作排戲賺錢,經營一個劇團。在節目中,賴聲川的頭銜是藝術委員會主任,他的職責是,當8位戲劇人排好一齣戲後,從專業角度給出建議和演出許可。

  在泛娛樂化的生態裏,這是一個相對嚴肅且有難度的嘗試。賴聲川也承認,確實,在現在這個時代裏,大家能夠看的東西很多。如同他在《幺幺洞捌》裏寫過,有了網路,一切都變得“平等”,偉大的東西跟暴力的東西可以同時被看見,高雅的和低俗的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獲取。

  “但,這又是快速接近年輕人的途徑。”賴聲川説,他看到《戲劇新生活》這個節目有可能幫助整個戲劇生態,他覺得這個動機是很好的,所以他就加入。

  “一個人的演技好,是一種貶義,意味著他的戲假”

  節目中,8位戲劇人分別是劉曉曄、修睿、吳彼、趙曉蘇、劉曉邑、丁一滕、劉添祺、吳昊宸。跟很多綜藝節目全是明星大咖不同,這些戲劇人都沒什麼名氣。在節目介紹中,也顯著地寫著“‘無名’戲劇人生活生産真人秀”。

  這是很多小眾文化剛進入綜藝節目時都會遇到的尷尬。儘管從戲劇行業來説,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佼佼者。丁一滕曾獲得壹戲劇大賞“年度新銳導演”,劉添祺的《雞兔同籠》曾獲得烏鎮戲劇節青年競賽單元最佳戲劇獎……

  也有人將《戲劇新生活》歸入演技類綜藝,認為8位戲劇人要同臺競技,展現“炸裂式”的演技。

  説到這裡,賴聲川忍不住辯駁。他説,其實他一直對“演技”這個詞很有意見。“我一直認為在我們行內,全世界皆然,説一個人的演技好,是一種貶義,意味著他的戲假。如果是用技巧,結果當然就是假。表演就是自然,自然融入角色、自然表達角色。這裡面有沒有技巧?當然有,但不是所謂的那一種技巧,隨時暴怒或者隨時咆哮。當然,如果角色真實需要那樣,也是應該的。”

  賴聲川同時申明,《戲劇新生活》的目的並不是讓選手之間比賽或者互相廝殺,而是要看八個人如何合作,以不同的創作理念和表演訓練體系做出一些好作品。他希望這個節目,真正讓觀眾,讓不認識戲劇的觀眾,接近戲劇行業的真實情況。

  《戲劇新生活》也請來了黃磊、何炅、喬杉、梅婷等多位明星,但節目並沒有滿足於用他們來吸引流量,而是通過展現戲劇誕生的過程以及戲劇人的才華來吸引觀眾。目前,《戲劇新生活》豆瓣評分為9.3分,也是嚴敏導演繼《極限挑戰》《説唱新世代》後的又一部口碑綜藝。

  如果你想追觀眾的品味,那你是永遠追不到的

  8位戲劇人合作的第一個話劇是《養雞場的故事》,講述了養雞場中一隻不願意下蛋的雞,心心唸唸想去看海的故事。一個兒童劇感動了很多成年人,有網友評價,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那個勇敢踏出雞棚去追夢的小蘭。

  在驗收節目時,賴聲川有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説:“你們不要怕深度,小孩是有深度的。”

  對於所有創作者來説,對觀眾的態度永遠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在更為市場化的影視領域,大批創作者通過大數據來揣測當下觀眾的喜好,但很多時候,觀眾並不買賬。

  賴聲川又怎麼處理和觀眾的關係?

  他執導的《如夢之夢》有個特別之處,劇場是環繞形式的,舞臺中央設有蓮花池,觀眾可坐在中間看表演。賴聲川説,蓮花池的靈感就來自於他在印度看到的信徒。“所有人都按順時鐘方向繞著佛塔,繞著神聖的物體。放在這個戲中,我想到,神聖的物體不就是觀眾嗎?我們就繞著觀眾吧。於是蓮花池就誕生了。我非常尊重每一位觀眾的看法,但我不依賴這樣的看法。”

  賴聲川曾在烏鎮與戲劇大師鈴木忠志有個對談,一位觀眾問了類似的問題,鈴木忠志就説了一句話,他説:“你是想做給觀眾看,是不是?”“對。”“那你是生意人啊。”賴聲川覺得這一語道破。

  “作為一個創作者,是要做一個你認為觀眾會想看的戲呢?還是你去想觀眾要怎麼看。我自己的答案是後者,我不管觀眾,因為我很幸福有一個好的團隊,如果我有一個構想,要做一個什麼戲,他們就在評估了,這個作品到底有沒有人看。分享一個我認為的真理,如果你想追觀眾的品味,那你是永遠追不到的。那是一個大的陷阱,你以為你知道觀眾想看什麼,其實不然。”

  戲劇永遠會是小眾

  在《戲劇新生活》開頭,黃磊説,他希望戲劇成為一道在生活高墻上的裂縫,讓光可以照進來。“希望每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失去、錯過、遺憾,戲劇都可以還給你。”

  賴聲川寫在“上劇場”外墻上的一段話也得到很多戲迷的認可——“劇場的絕對魅力,在於它的現場性。它的浪漫在於,它是生命短暫與無常的縮影。”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仍有很多人站在劇場的大門外。

  戲劇小眾嗎?賴聲川直言,戲劇永遠會是小眾。“但是許多人認為‘小眾’影響力大過大眾娛樂,因為大眾娛樂是速食,很快就被忘記,甚至目的就是要被忘記,是淪為一種打發時間的工具,戲劇則是在記錄一個社會重要的故事。”

  比如,賴聲川分享,在人類活動裏,疫情跟劇場一直都有密切的關係,《俄狄浦斯王》就是反映了雅典那時候的瘟疫。前些年,他們曾去過玉樹,希望為地震遇難者,往生的親屬、家人和朋友做一個戲。後來,它成了賴聲川一個公演作品的雛形,就是郝蕾、張傑主演的《曾經如是》。他還説到30多年前,有感於相聲藝術的衰亡,表演工作坊推出了一個新形式“相聲劇”……

  在賴聲川看來,戲劇要出圈,必須是更多人對於嚴肅話題,對於生命本身有更大的興趣,更願意去討論許多攸關生命的重要議題。“我不期待真正的戲劇可以成為大眾文化,但是透過《戲劇新生活》這個節目,希望更多人在生命中有體驗舞臺劇的美好經驗。”(記者 袁秀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