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臺灣“種茶翁”湖南耕耘深山二十余載:以茶圓夢
“這是湖南海拔最高、生態最好的一個高山茶園,茶苗是從臺灣引進的‘軟枝烏龍’,遵循臺灣的制茶工藝,産出的茶香氣更揚、口感更好。”今年第三季茶葉剛采收完畢,70歲的古勝潭在位於湖南省炎陵縣平均海拔1650米的龜龍窩高山茶園裏,忙著安排清園。不時有客人來訪,這位説話溫柔的臺灣老人,細數腳下這片土地的魅力。
古勝潭已在龜龍窩耕耘23年。在炎陵縣,“臺灣古先生”的名號很響。古勝潭是臺灣臺中縣人,來大陸前,他在臺中經營80畝果園和年産量達20萬隻雞的養殖場,是當地最早富起來的農民之一。
1997年,古勝潭與合夥人湊了400萬元(人民幣,下同)來到炎陵投資。他一眼相中海拔高的龜龍窩,種植當時臺灣最暢銷的高山水果——新世紀梨。
然而,深山的高寒多雨,不是將從臺灣引種的梨樹凍壞就是將花苞或幼果全部打落,直到第五年仍顆粒無收,一同前來投資的三位臺商都無奈撤資了。
“説沒想過放棄是假,但對這片土地有了感情,捨不得也不甘心。”古勝潭留了下來。送走合夥人,他拿出所有積蓄,回臺灣東拼西湊,在請教專家後,決定引進臺灣軟枝烏龍茶樹,改種茶。“《茶經》中有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炎陵是炎帝神農氏的安寢之地,種茶制茶歷史悠久。”
從2004年的40畝到如今的1450畝,古勝潭一點點擴大種植面積。常年雲霧繚繞、中性偏酸的有機土壤等種植環境和臺灣制茶工藝造就了茶葉的高品質。2010年茶園首次收穫800公斤幹茶,榮獲首屆“中國國飲杯”特等獎。
在龜龍窩這些年,古勝潭與村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以前山上沒信號,家人找我只能打電話到離茶園最近的那戶人家。我母親去世的消息也是他接到電話後跑8公里山路來告訴我的。”古勝潭至今都記得,熱心村民大汗淋漓氣喘吁吁跑來告知消息的模樣。如今,他和這戶人家也早已勝似“家人”。
在山頂通電、通信、修路的時候,很多村民放下自家活計前來幫忙。古勝潭今年過完年從臺灣回來要居家隔離,村民們陸續送來食物,每天都有人來噓寒問暖,“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在他的影響下,龜龍窩附近一些村民也開始種植軟枝烏龍茶樹。古勝潭不僅提供扦插茶樹苗,還義務指導村民們種茶、制茶,並承諾可回收鮮茶葉。採茶時節,茶園為100多個周邊村民提供就業機會。2019年,茶園支出勞務工資近200萬元。
每次回臺灣,古勝潭都會帶上大量龜龍窩茶葉送親友。臺灣實踐大學和臺灣茶葉改良所的專家品嘗後,專程到茶園考察,並自願擔任龜龍窩茶葉在臺灣的推廣大使。他還多次從臺灣請來專家,與湖南省茶葉研究所的專家進行技術交流,併為當地茶農授藝。
“通過交流實踐,臺灣制茶工藝裏的‘浪青’這道工序被湖南茶企添加到生産中。”古勝潭説,他會把兩岸茶業交流一直做下去,爭取讓龜龍窩成為兩岸茶業新技術的交流地和實驗園。
談及未來,古勝潭已規劃茶旅融合發展之路,3000畝山地將陸續開闢出來,遊人步道、人工湖等已在建設中。站在茶園高處,古勝潭指著不遠處的一塊空地告訴記者,他打算在那裏建一個茶葉加工廠,與鄉親們共築“小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