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融合”大文章 唱響“契合”主旋律——代表委員聚焦落細落實惠臺利民措施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大陸持續出臺惠臺利民措施,助力臺商臺企在大陸更好發展,便利臺胞在大陸更好生活。我相信,兩岸經濟互利合作基本格局不會改變,融合發展勢頭不會減弱,大陸率先同臺胞分享發展機遇的主張不會動搖。”全國政協委員、臺盟廣東省委副主委林娜説。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多位臺籍代表委員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表示,從“31條”“26條”到最新出臺的“11條”,一系列惠臺措施無不體現大陸為臺企臺胞提供同等待遇、分享發展機遇的真誠善意。期待各方面共同努力,不斷落細落實,做好兩岸融合發展大文章,唱響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主旋律。
“惠臺措施密切關聯臺灣鄉親福祉和發展”
張雄代表是上海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委員會主席,多年前帶過一名林姓臺籍博士生。4年前,林博士之子來滬求學,如今即將畢業。有了可申請公租房、參加大陸職業資格考試、享受“五險一金”等政策,小林決定留在大陸發展,老林倍感欣慰。
“這對父子的經歷説明,大陸是臺胞發展的重要選擇,不斷出臺的惠臺措施密切關聯臺灣鄉親福祉和發展。”張雄説。
2018年2月,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佈實施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隔年11月,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26條措施出臺。今年5月,包含11條措施的《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援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印發。
“‘31條’‘26條’的核心是讓臺胞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11條’更是及時為臺商臺企量身定制,幫助更好克服當前困難復工復産。”林娜在履職調研中了解到,惠臺措施讓臺胞臺企有實實在在獲得感,為臺胞在大陸投資興業、築夢圓夢提供了有力支援。
近年來,大陸方面還陸續推出臺灣居民居住證、臺灣居民在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等政策舉措,並協助臺商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為臺胞臺企分享大陸機遇創造有利條件,提供更多同等待遇。
“大陸切實關心臺胞尤其基層民眾現實需求,受到臺胞臺企普遍讚許。”張雄説,臺胞在大陸發展中得到個人事業提升,“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
“努力使臺胞臺企有更多獲得感和歸屬感”
數字一體化手術室、零售門店雲端管理平臺、物流垂直解決方案……去年4月,臺盟中央在江蘇調研時看到了臺企研華科技“登陸”10多年間的“智變”轉型。研華科技與昆山交發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實質參與昆山軌道交通規劃,還得到政府在研發及智慧化改造方面的支援。總經理陳順浪説,政策鼓勵使公司更堅定了在大陸永續發展的信心。
“國家層面出臺的惠臺措施是框架性指導意見,各地結合實際都有辦法細則。比如,蘇州推出配套落地措施契合實際需求。臺胞都説,在蘇州就是在家的感覺。”江蘇省臺聯會長鄒振球代表説。
代表委員也指出,各地落細落實惠臺措施,在思想觀念、服務理念、工作品質上存在差別,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十分必要。
臺盟江西省委會主委曾魯臺委員在提案裏寫下了調研發現的問題,比如“政策銜接不夠連貫,存在‘一刀切’現象,提高了臺企生産經營成本”。他建議,提升扶持政策操作性,擴大扶持政策惠及面,同時增強政策連貫性和持續性。
“省臺聯去年舉辦電商實訓營,受訓臺灣青年反響很好。這次兩會,我將針對網路時代更好幫助臺胞臺企提出建議。”福建省臺聯副會長梁志強代表説。
“大陸各級政府部門認真傾聽臺胞臺企意見訴求,大家不斷努力,完善辦法細則,提高服務品質,使臺胞臺企有更多獲得感和歸屬感。”鄒振球説。
“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在致力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福建,加快兩岸應通盡通、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加大文化交流力度等方面的舉措從未停歇。梁志強説,還有很多臺胞沒來過大陸,不了解惠臺措施,“要把措施不斷落細落實,讓更多島內民眾感受到大陸的善意誠意”。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限制、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恐嚇、打壓參與兩岸交流的臺灣民眾。張雄直言,“惡法”或能危害一時,但擋不住兩岸同胞要交流、謀合作、求發展的大勢。
“當前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但大陸對臺方針政策一以貫之,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努力不會改變,不斷出臺惠臺措施就是有力證明。”鄒振球説。
代表委員還提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兩岸同胞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從臺胞臺企踴躍捐輸支援戰“疫”,到大陸切實關心臺胞健康安全、幫助臺企渡過難關……不斷涌現的“同心抗疫故事”為“兩岸一家親”寫下新注腳。
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委員説,誰真心實意為臺胞謀福祉,誰不斷損害臺胞切身利益,會有越來越多島內鄉親明白。兩岸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兩岸同胞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兩岸命運共同體會聯結得更緊密。(記者:趙博、徐弘毅、許雪毅、陸華東、許曉青、劉歡、馬卓言、熊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