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創始人黃永松:向下一代傳播“漢聲”
中新網蘇州1月13日電 (記者 鐘升)“人漂泊在外就會想家,會思念母親。中華傳統文化的母體在大陸,我們要在大陸尋根問祖。”12日傍晚,臺灣《漢聲》雜誌創始人之一、總策劃黃永松在蘇州誠品書店以“鼠來天開,萬象更新”為題講民俗、聊年畫,向人們介紹傳統文化之美。
《漢聲》雜誌于1971年在臺灣創刊,是島內最早關注中華民間傳統文化的雜誌之一。創刊近50年來,《漢聲》一直致力搶救、保護和發揚中華民間傳統文化,團隊奔走於民間進行鄉野調查,至今已完成了200多個民間文化整理項目。
談及《漢聲》創辦的初衷,《漢聲》總經理溫碧光介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的經濟社會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在物質生活充裕的同時,人們的精神生活漸漸貧乏,傳統文化也逐漸凋敝。“當時我們有一個總編輯,她在國際上行走,卻經常被人以為是日本人。那時我們才發現,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居然沒有一本可以把傳統文化説清楚的雜誌,所以我們下定決心做一本以傳統文化為內容的雜誌,把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發揚光大。”
因此,創刊之初的《漢聲》只做英文版,向海外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做了一段時間,有友人勸黃永松做中文版,“讓傳統和當下對接,不至於被人們遺忘”。但黃永松等人也不是“食古不化”之人,為了讓孩子們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他們引入了西方繪本的概念,用中國特色的剪影、刻紙等形式製作繪本。大受家長和孩子們的歡迎。
兩岸恢復民間交流後,黃永鬆開始帶隊在大陸進行鄉野調查,傳承、保護中華傳統文化。他説:“我是臺灣的客家人,人越是離開家鄉,在遵循傳統上就會越保守。人總是會思念母親所在的地方,中華傳統文化的母體在大陸,到大陸工作就是回到母體工作,我很開心。我們要繼續努力,用我們的好文化影響世界,這個肯定能做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