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 照亮老臺灣”特展見證社會變遷
新華社臺北12月24日電(記者吳濟海 查文曄)銅綠色的燈體分為上下兩部分,李國隆先往下半部分裝入灰黑色塊狀物,接著在中間放上圓形橡皮墊,再將燈體的上部扣上,加水後蓋上。過了一會兒,他湊近燈管口聞了聞,用打火機往燈管口打火,“噗”的一聲,火苗點燃了。觀眾響起了掌聲。
24日,“燈 照亮老臺灣”特展在臺北迪化二〇七博物館開幕。來自雲林縣的收藏愛好者李國隆為大家展示點燃電土燈。灰黑色的塊狀物是電土,富含碳化鈣,遇水之後會經化學反應産生乙炔,乙炔從燈體流出遇氧氣點火即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臺灣不少家庭使用電土燈作為戶外夜間照明。
除了電土燈,博物館當天還展示了上百件自清末以來的老燈,包括傳統燭火燈籠、煤油燈,以及上世紀70年代的霓虹燈等。兩層樓的展示空間,引導觀眾了解燈在臺灣的變遷史。
展覽現場介紹,1888年,劉銘傳點亮“臺灣第一盞電燈”,從此給臺灣帶來現代化的照明。上世紀70年代,伴隨臺灣經濟起飛,聖誕燈代工産業在臺飛速發展,1988年創下239億元新台幣的産值紀錄。
迪化二〇七博物館館長華安綺對記者表示,期待通過展覽喚起大家對於生活物件的喜愛,通過燈的主題看到臺灣經濟的變化。同時也希望讓長輩們來到博物館後可以勾起年輕時候的生活回憶。
開幕當天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臺北的黃女士和朋友看完展覽後説,很多燈具以前沒有見過,這些老燈具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落伍。有的燈具造型很獨特,顏色也很鮮艷,不像現在的燈好像都長得一樣,這些燈具可以讓人看到製造者的用心。
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