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厚民意助海峽論壇成功 臺當局阻撓未得逞
中新網6月19日電 《澳門日報》19日刊文稱,日前,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在福建成功舉辦。雖然論壇每年舉行,但今年氣氛與往年不同。儘管海峽論壇在舉辦前遭遇民進黨當局“阻撓”,但兩岸民眾在幾日的交流中,展現出信心更足,聲音更集中,方向更明確,“和平統一”的呼聲更高。
文章摘編如下:
從2009年到2019年,從第一屆到第十一屆,屆數的增長伴隨著參與人數的增長,海峽論壇樹立起了“兩岸民間交流第一品牌”的形象。從最初的經濟交流,到民間信仰交流,再到婚姻情感類交流,海峽論壇一步步深入兩岸民眾的內心。
這裡有實實在在的惠民成果,有大陸願意優先同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的善意誠心,兩岸民眾間割捨不斷的骨肉親情從未離開,盼望多交流多合作的願望從未淡化。
海峽論壇一直以來堅持的“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定位,受到了廣大臺灣同胞的普遍肯定和廣泛歡迎。不管是參加海峽論壇的老朋友,還是首次參加海峽論壇的新朋友,他們都在“兩岸一家親”理念的感召和認同下,在大陸務實善意和真實情感中,在大陸率先分享發展機遇和提供公共待遇裏,跨越淺淺的海峽,登陸創業圓夢、努力打拼、擁抱未來。
海峽論壇注重順應民意,重視響應民眾訴求。每一屆議題的設定,都與當年兩岸關係發展的形勢緊密相連,都以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目標。
就如首屆海峽論壇在2009年金融危機的濃濃寒意下,公佈惠臺措施為兩岸經貿關係迎來加速發展期;第十屆海峽論壇在兩岸關係僵局下尤其注重回應民間融合的需求,滿滿69場活動涵蓋面更廣、形式更豐富,讓兩岸民眾的參與更廣泛。
現在,伴隨兩岸交流正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渡需要,海峽論壇正在發生變化。兩岸民眾對交流方向和內容也提出了新需求,海峽論壇作為兩岸民間交流的最大平臺,自然而然成為兩岸對話協商、探討未來方向的一條重要渠道。
海峽論壇邁入第二個十年,過去十年海峽論壇致力於深化兩岸民間交流,拉近兩岸同胞心靈距離,就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積累了來自兩岸的重要民意和民間力量。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儘管當前臺海局勢不容樂觀,正是這股同時來自海峽兩岸的強大而深厚的民意力量,仍支撐著兩岸融合發展的步伐,走得堅定又溫暖。所以,民進黨當局的無理阻撓,影響不了海峽論壇的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