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非遺”傳承密結“閩臺緣”

2019-06-10 08:4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海觀瀾)“非遺”傳承密結“閩臺緣”

  中新社福州6月8日電 (記者 林春茵)“我是為了宋代而來的。”臺灣古瓷器專家李玉明親手燒制的兔毫和油滴建盞,與福建建盞大師黃美金、孫建興的作品並列陳展,黑釉瓷的光澤互相輝映。

  2019“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福建省系列活動8日在福州和泉州共同啟幕,“閩臺共同傳承”成為此次活動的最大亮點。

  3年前,李玉明到“建盞之都”福建省建陽區考察,乍一見幾百年前的建盞古窯遺存,驚呆了,“你不知道,滿山滿谷都是兔毫碎片,兔毫啊!”

  建盞燒制技藝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簡稱“非遺”)名錄,當地匠人著力推動建盞技藝復興。李玉明索性駐紮建陽學藝,挑釉礦、調釉色、微調草木灰比例和窯溫……曾一連30多窯都沒出佳品,然而,正是這樣可遇不可求的自然之變。

  “歷史文化的傳承是有序的,在建盞裏,宋代文化底蘊的流變脈絡很清晰。”李玉明站在櫥窗前端詳大陸同行作品,慨嘆道,“真是有幸,我們攜手讓歷史再現。”

  當天舉辦的閩臺“非遺”精品展中,獲評福建省“非遺”傳承人的臺灣石雕大師廖德良也呈現了壽山石雕精品。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林守欽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福建正在落實做細“66條惠及臺胞措施”,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包括吸納臺灣匠人評選“非遺”傳承人;目前已“鎖定”閩臺淵源深遠的漆器、建盞等製作技藝,將有更多臺胞入選。

  大陸“非遺”的活態傳承漸入佳境,為臺灣文創提供用武之地。此次閩臺“非遺”文創展邀請多位臺灣業者參加,顯示福建正開放“非遺”衍生品的商機。

  臺灣古玩修復師、漆畫家黃守堃去年參加了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舉辦的漆畫技藝研修班。此次,他以竹為胎、嫁接金屬製作的大漆花瓶,展出前已有大陸公司有意量産為高端紀念品。

  在臺灣業界小有名氣的黃守堃前兩年“登陸”,落腳于位於福州的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他説,大陸更注重凸顯漆性,“無所不為,給人更多創作可能性”,加之市場活躍,令他覺得大有可為。

  因喜好地術拳,臺灣武術新星廖韋鈞拜福建拳師陳偉強為師,連續10年參加海峽兩岸武術論壇並拿下幾屆冠軍。當天的閩臺傳統武術展演中,廖韋鈞與首次來福州的7位臺灣拳師同臺展示傳統中華武術。

  如今,廖韋鈞駐留廈門註冊貿易公司,習武、生意兩不誤,“最初我是因為大陸重視中華武術傳承而留下來的,沒想到,臺灣人在大陸生活更好康(閩南語幸福之意)。”

  閩臺共同傳承“非遺”,有期許未來的共打拼,也有永續不斷的文脈和鄉情。當天,南音、閩劇、布袋木偶戲等閩臺傳統戲曲分別在泉州和福州展演。與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周虹同臺飆戲之後,來自馬祖的閩劇票友劉宏文説,“用福州話演唱的閩劇,是馬祖人永恒的鄉音鄉情。”

  “我們幫扶臺灣文創青年解決就業困難問題,也用文化力量告慰鄉親。”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黃星説,“一切為了臺灣青年未來在大陸的路,走得更順更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