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啟用廈金航線全新候船樓 實現全程自助通關
中新網廈門6月3日電 (楊伏山 黃宇 黃咏綢)因應廈金客運航線出入境旅客逐年攀升,已超出原有五通客運碼頭100萬人次設計客流量的態勢,廈門3日啟用五通客運碼頭三期全新候船樓。隨即,所有從廈門出發的廈金航線旅客,均轉由此候船樓登船。
當天,五通客運碼頭三期候船樓啟用後的首批165名旅客,搭乘“新五緣”號客輪從廈門出發赴金門。
廈金航線2001年1月2日開通,當年輪船的停靠碼頭為廈門和平碼頭。2008年6月,廈金航線由廈門和平碼頭搬遷至東渡碼頭;同年8月,五通碼頭啟用,開通廈金航線“第二航道”。2014年4月,廈金客運航線航班全部調整到五通碼頭,五通碼頭成為唯一經營廈金航線的客運碼頭。
來自廈門邊檢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廈金航線的客流量從2001年的2.08萬人次提升至2018年的174.52萬人次,增長了83.9倍,客流量佔福建對臺海上客運航線客流量的九成。
從廈金航線客源結構變化看,2009年至今,臺籍旅客數量基本持平,年均100萬人次,而大陸籍旅客數量佔比從早期的11.96%增至2018年的38.97%,十年間增長了近4倍。
尤其是,2011年6月開始,隨著大陸陸續開放各大城市赴臺個人遊(自由行)政策,廈金航線大陸籍旅客中自由行的比例快速增長,由2012年的7.73%增至2018年的73.41%,如今自由行已經成為陸客赴臺(金門)最主流的方式。
廈門市口岸辦副主任王寶玉稱,五通客運碼頭目前是大陸對臺最大客運碼頭,三期口岸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旨在發揮兩岸交流的前沿通道優勢和兩岸交往的“窗口”作用,推動廈門對臺融合發展。
元翔(廈門)海岸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文傑説,五通碼頭三期候船樓建設項目2014年年底動工,施工建設歷時近五年。新候船樓面積近十萬平方米,體量是原候船樓的6倍,泊位由4個增至6個,總投資7.5億元人民幣,服務能力從年150萬人次攀升至500萬人次。
他説,新候船樓廣泛應用智慧化科技設備,將實現全流程人臉識別和無紙化通關,進一步優化口岸的通關環境與效率。
記者現場採訪看到,新啟用的候船樓,廣泛應用多項智慧化應用設備,旅客從購票、檢票到登船出港實現了全程自助通關,自助購票可通過微信、支付寶、雲閃付等常見移動支付方式支付;選擇自助檢票通道的旅客,只需在閘機前掃描證件,驗證通過後檢票閘機自動放行。經過自主登船通道,旅客只需要站在閘機前“刷臉”,即可自動開閘登船。旅客出港全流程只需掃描一次證件,無需登船牌,真正實現無紙化通關。
同益邊檢站警官告訴記者,新候船樓新增18條配置新型智慧驗證臺的出入境人工查驗通道,同時,將自助查驗通道由之前的10條擴建到22條(出境10條,入境12條)。
碼頭三期的智慧化,也廣泛體現在節能環保方面。BA控制系統(樓宇設備自控系統)覆蓋了候船樓的照明、空調系統,確保照明設備、空調新風設備處於高效、節能、合理的運作狀態、現場溫度處於恒溫狀態,既節約能源,也大大提升旅客候船舒適度。
當天搭船到金門的臺灣新竹人林女士在充滿現代氣息的出發大廳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無感慨,她説,新候船樓就像機場候機樓一樣,太現代了。
來自臺中的吳先生告訴記者,他十多年前就開始坐船往返金門廈門,廈門這邊的碼頭髮展變化實在“有夠大”,不僅各種設施越來越現代、便捷,服務品質也是“足好的”。
廈門翔業集團相關人士稱,為方便旅客經五通客運碼頭轉机至其他城市,廈門機場和廈門五通碼頭聯合推出“海陸空聯運”服務,旅客乘船、乘車、乘機可實現無縫銜接。
取道廈金航線赴臺已實現“海空聯運”,臺灣各家航空公司均推出“小三通”電子套票,旅客在五通碼頭乘船到達金門,可直接在金門尚義機場轉機飛往臺灣本島的臺北、高雄、臺中、臺南、嘉義五個城市。
王寶玉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各類口岸配套設施建設,出臺便捷舉措,力爭將五通碼頭三期打造成“對臺服務示範、海港旅檢口岸示範、資訊化建設示範”的智慧標桿口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