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回流 臺業者又喜又憂
“前兩年,六合夜市很冷清。但最近人氣又旺了起來。主要還是因為陸客變多了。”高雄的鄭女士家住六合夜市附近,她發現,因為大陸游客的增加,夜市人潮再度涌現,攤位經營者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陸客回流的説法,從數據上也能得到印證。根據臺“內政部”統計,3月陸客赴臺約2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47.5%,創2017年以來的新高。不過,對此島內業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認為大環境不改變,前景難以捉摸,尤其是民進黨當局不斷限縮兩岸交流。
3月赴臺陸客增近五成
數據顯示,今年3月,陸客赴臺人數為25.13萬人次,其中團客為10.84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大陸赴臺團客人數增加了八成多,個人遊增加近三成。另有數據表明,今年1月到4月,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30%。
臺灣旅行公會理事長蕭博仁表示,過去每日陸客赴臺平均約8000人次,自3月開始達到每日超1萬人次,相當於每天增加約3000至4000人次。他分析,這一效應的産生是因為去年“九合一”選舉藍營大勝,勝選的這些縣市首長均認同“九二共識”,促使陸客願意赴臺觀光。
這一點在高雄體現得尤為明顯。據統計,原本高雄每天的遊客為6000至7000人次,如今達到1.3萬人次,幾乎翻倍。高雄旅館公會理事長劉坤福指出,近期高雄飯店業績約增加二成。
“如今高雄的商家、計程車、遊覽車、飯店的業績都有提升,六合、瑞豐等夜市更是人潮不斷。”高雄旅行公會理事長吳盈良表示,目前陸客在臺灣中南部整體停留時間變長,以前可能就住一天,但現在會住上兩到三天。
“以前我們帶陸客團,到高雄我們只為過夜而停留,第二天就帶他們去墾丁了。但現在不一樣了,很多大陸旅行社提出説客人想在高雄多走走看看,好好了解這座海港城市的風光。”長期接待陸客團的資深導遊蘇誠告訴記者。
業者吁提升服務留住人心
過去兩年陸客赴臺人數大幅減少,許多旅遊業者生意慘澹,日子苦哈哈。如今大陸游客再度增加,他們又開始笑呵呵了。不過,部分業者意識到,如果不能提升旅遊品質,提供貼心服務,生意難以持久。
“與過去相比,現在的陸客更見多識廣,去過很多國家和地區,也更了解每種産品的性價比。比如以前的陸客一看到鳳梨酥,不論什麼牌子就會涌上去買幾十盒。現在他們會比較了,買鳳梨酥要看品牌、口感、價格。”蘇誠表示,原先商家只要在伴手禮店擺上臺灣特産,一般都不愁賣,現在他們得提供品質好的臺灣貨才會有陸客理睬。
針對過去有臺灣旅遊業者宰欺陸客的做法,臺灣《旺報》發表評論説,隨著陸客回流,臺灣的旅遊業者也應加強自律。以往曾有夜市水果攤亂開價,陸客買7袋切片水果花了1500元新台幣;個別特産店甚至把産品標價的貨幣單位由新台幣改為人民幣,把陸客當“肥羊”。這些破壞行情、殺雞取卵的短線做法非常惡劣,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主管機關應嚴加管理,絕不縱容。
憂心臺當局繼續限縮交流
《旺報》報道,蔡英文當局上臺將滿3年,臺灣入境旅客從2015年的1044萬人次上升到2018年的1106萬人次,只多了62萬人次,增長率只有5.9%。臺灣旅遊業者指出,近些年陸客減少拉低了臺灣入境旅遊人數的增長量,影響陸客赴臺的最重要因素仍是兩岸關係。
儘管陸客當下呈現回流態勢,但業者不無憂慮地表示,現在的良好局面是靠藍營縣市主管和旅遊業團體共同爭取來的。例如近期宜蘭縣縣長林姿妙、臺東縣縣長饒慶鈴率領的宜蘭、臺東、花蓮參訪團一行赴上海交流,期間在當地推介臺灣東部旅遊。今年以來,藍營縣市長訪問大陸很頻繁,這對增加大陸民眾赴臺旅遊的意願有提升作用。
“但是,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限縮兩岸交流的動作不斷。禁止退休政務官員赴大陸、對在廈門擔任社區助理的臺籍人士開罰、禁止島內公務機構採買大陸産品……這些做法不利於兩岸關係的改善,從長遠來説可能會外溢到觀光領域,影響陸客赴臺遊的意願。”蘇誠憂心地表示。
出於對前景的憂慮,即使當下形勢不錯,許多曾經因陸客減少而被迫轉行的導遊、司機並不願意馬上“重操舊業”。過去擔任導遊、去年轉業賣棒冰的楊志勝説,三個月前就有旅行社聯繫他,要他再接團。但他考慮陸客回流可能只是短期效應,如果過段時間忽然又沒團了怎麼辦,還不得轉行謀生?
臺灣遊覽車客運公會全臺聯合會理事長林建良表示,前兩年陸客團驟降,“新南向”遊客又無法填補,許多司機被迫轉行。如今陸客團一下子增加,司機、導遊人手變得很緊張,經常連軸轉,真的是累不堪言。“如果‘新南向’奏效,以前的司機和導遊何必要為生計轉業呢?”
(本報臺北5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