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寫真:助人演出“真實自我”的戲劇治療師

2019-02-18 08:46:00
來源:中國新聞社
字號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既是編劇也是演員,而我做的只是引導他們,並提供讓他們感到安全的舞臺。”臺灣戲劇治療師黃暐築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

  34歲的黃暐築從事戲劇治療工作已經4年多。近日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她表示,希望通過專業治療,改善失智症患者生活品質,提高自閉症兒童語言溝通能力。

  黃暐築的工作室位於臺北信義區一套普通兩居室裏。木質地板、柔軟沙發、鏡子墻面,傢具棱角被包上防撞條,樂器、人偶、繪本等整齊碼放在書架上,這些都是她的“治療工具”。

  “治療中,會有肢體動作,也會有情緒失控的情況,所以環境上無論是身心都要絕對安全。”她説。

  “戲劇能治病?”這是大多數第一次接觸該職業的人心中的疑問。工作伊始,黃暐築花大量時間做免費治療。一位年輕中風患者上了四節課後,改變了輕生的想法,溝通表達能力也有所改善。這讓患者家人及合作的基金會接受並認可了戲劇治療。

  即使是父母,起初也並不能完全理解黃暐築的職業。他們看到的是女兒的辛苦——四處奔波,睡眠不好,身體抵抗力也在下降。“和心理諮詢師一樣,戲劇治療師的工作也相當消耗身心,需要定期見心理師和督導。”

  “戲劇治療相當於創造一個虛構空間,大家在講別人的故事,所以覺得很安全,扮演過程也好像玩遊戲。”而對黃暐築來説,患者的創作表現則是診斷和治療的依據。一個小學五年級的自閉症兒童,在看似隨意的創作中,講出了對父母的不滿,這在平時對他來説是做不到的。“知易行難,戲劇治療的表演部分,也能幫人放下行動中的心理包袱。”

  與心理諮詢師不同,戲劇治療師的工作方法更感性,更容易喚醒人的潛意識。因此,失智症患者、自閉症兒童等存在潛在表達障礙的人群,更適合戲劇治療等表達性藝術治療手段。

  黃暐築認為,如今臺灣戲劇治療師的困境不在於社會的不了解,而在於法律的認可。

  在臺灣,戲劇治療師沒有本地執照,工作也有所限制。從法律上來講,戲劇治療師不能受理心理諮詢。“很多遭受過性侵、家暴等傷害的人非常需要通過戲劇治療把自己壓抑的內在表達出來,但在臺灣現行法律中,這是不合規的。”在歐美,戲劇治療師通常和心理諮詢師進行團隊式工作,黃暐築希望在臺灣也能建立這樣的治療模式。

  黃暐築和同伴曾辦過“如何成為戲劇治療師”的講座,本以為是很小眾、冷門的講座,結果來了120多人。

  “雖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黃暐築表示,目前臺灣老齡化、少子化現象日益顯著,失智長者數量不斷增加,老年心理問題將逐漸凸顯。而整個社會的心理衛生意識在不斷增強,越來越多基金會願意在此投入,年輕人也逐漸投身其中。目前,臺灣獲境外認證的戲劇治療師僅數十人,每年以四五人的速度增長。

  “近年大陸戲劇治療發展也很迅速,兩岸交流很多。我能感覺到大陸這方面需求在迅速增長,感興趣的人很多,但是把它當做嚴肅的醫學治療的人則很少,因此大部分算是‘表達性藝術教育’。如果上升到治療層面,還需要充分尊重戲劇治療的專業性、嚴肅性。”黃暐築説。

  目前,黃暐築和同行正在做一項“戲劇治療在失智症患者應用”的量化研究,希望在大型研討會發表,讓更多人了解戲劇治療方法和效果,也希望以此推動行業發展,為臺灣同行爭取更多權利。(記者 孔任遠 陳小願)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