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在大陸各界和大陸臺胞中引發熱烈反響

2019年01月04日 08:07:00來源:新華社

  擔大義順大勢促統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在大陸各界和大陸臺胞中引發熱烈反響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大陸社會各界和大陸各地臺胞中引起熱烈反響和強烈共鳴。人們紛紛表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理應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北京市豐台區馬家堡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戴傑表示,總書記説“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裏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裏人商量著辦。”這飽含深情的話語令她非常感動。兩岸同胞血濃于水,應當互相關愛、互相依靠,夯實心靈契合的基礎,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共同追求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

  “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道出了廣大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40年前,《告臺灣同胞書》中呼籲的兩岸通航通郵、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貿易往來,已相繼變為現實。40年後的今天,我們更加相信,祖國的統一併不遙遠。”在上海市臺辦工作了30多年的退休幹部葛鳳章説,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祖國統一進程一定會大大加快,兩岸同胞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

  新浪網友“淑怡”在網上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點讚”:“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總書記的這句話真是提氣、鼓勁!”

  今年70歲的李春發是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原黨工委副書記,從部隊退伍後在開發區工作20餘年,見證了臺商在昆山的融入和發展。“昆山是臺資集中地,總書記的講話讓臺商朋友們感到十分溫暖,心裏更踏實、更放心。聽了總書記的講話,我們這些在昆山工作的同志們也都感到非常振奮,講話給今後的對臺工作指明瞭方向。”

  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鄢顯俊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很有歷史感,繼往開來,意義重大。臺灣曾因國家衰敗而被外敵侵佔,在兩岸同胞心靈深處都留下深深的傷痕。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如今,國家發展蒸蒸日上,民族復興指日可待。我們相信,因民族弱亂而産生的臺灣問題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

  福州市臺協原會長陳建男與兒子陳奕廷兩代人都選擇來大陸投資、生活。談到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體會,陳建男認為,兩岸統一一定會實現,也必將造福兩岸同胞。“我來榕投資已近30年,看到祖國大陸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兩岸經貿交流與民間往來日益密切,各級政府真心實意幫助臺商排憂解難。我深信國家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兩岸的未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總書記的講話情深意切,充分體現了對臺灣同胞的關心和尊重,令我感到十分溫暖和安心。”作為福州市臺協現任會長的陳奕廷説,臺灣同胞身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應積極承擔民族復興的使命,與大陸同胞攜手開創屬於中華民族的新時代。

  福州先施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秀容的父親1947年為生計所迫,中學沒讀完就離閩赴臺謀生。“一灣海峽,演繹人間多少悲歡離合。記得父親以前經常在等著從香港轉來奶奶的信,他的心總是懸著的。而如今,兩岸交流往來頻繁熱絡,合作共贏處處生機。對我而言,淺淺的海峽,不再是走不出去的鄉愁,而是施展人生抱負的美麗舞臺。”

  “總書記説:‘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我們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這讓我非常感動,臺灣同胞要把握機遇,尤其臺灣青年應當勇敢來大陸追夢、逐夢、圓夢。”陳秀容説。

  南寶樹脂(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昆山臺協榮譽會長孫德聰説:“總書記的講話讓廣大臺灣民眾感到暖心、安心,也更有了信心。近年來,大陸不斷出臺惠及臺胞臺企的政策措施,對臺胞在大陸發展有實質幫助,獲得感是實實在在的。希望並且相信會有更多臺灣朋友來大陸尋找機遇,在兩岸交流合作和融合發展中,兩岸同胞定會共蒙其利,同時不斷實現心靈契合。”

  南京臺協會長林銘田來寧創業25年,在他看來,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指出“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一語中的,非常重要。林銘田説:“總書記的講話釋放出很多善意,我相信廣大臺灣同胞都能感受到。兩岸中國人運用智慧最終定能實現統一。‘臺獨’是走不通的,和平統一是大勢所趨。”

  廣州市臺資企業協會青年會常務副會長張華説:“我爺爺是抗戰時期的空軍。從小我的家庭就告訴我自己是中國人。總書記講話給我很大震撼,實現國家統一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追求,我期待親眼看到兩岸和平統一的到來。”(執筆:查文曄;參與采寫:許雪毅、陸華東、潘清、何磊靜、姚兵、劉歡、石龍洪、徐弘毅)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