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賴聲川贛州話鄉愁(人物志)

2018年07月29日 08:41: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應朋友之邀,筆者在贛州出席了“2018江西會昌民俗文化旅遊節新聞發佈會”。回顧大會林林總總的內容,最難忘的要數“賴聲川、王明夫對話鄉愁”這一環節。

  賴聲川是享譽華人世界的戲劇大師,有“世界上最被讚譽的中文劇作家導演之一”“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美名。王明夫則是和君集團董事長、和君商學院院長,曾任國家開發銀行專家委員會專家。他的強項是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戰略規劃和諮詢服務。

  一位是戲劇大師,一位是經濟學家,是何機緣促成二人同臺對談?是桑梓之情緣,是故鄉之基因。

  賴聲川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畢業于加州柏克利大學。1983年,29歲的他獲得了博士學位,回臺灣任教于新成立的“國立”藝術學院。賴聲川的祖籍是江西會昌,那是他父親的出生地。上世紀90年代,他與哥哥第一次回到故鄉。從此之後,家鄉成為他的牽掛。2015年,賴聲川第二次“回家”,把自己舞臺劇代表作《十三角關係》當做回饋家鄉的禮物,獻給故里的父老鄉親。

  王明夫的家鄉也是會昌。去年,他懷著“贛商回贛”的心願,回到故土投資興業,立志要在白鵝鄉梓坑村建設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教育小鎮。小鎮項目總投資36億元,今年3月開工,目前已經完成項目投資3.12億元。

  他們兩位雖然涉獵領域不同,但是都有一顆為繁榮家鄉而努力的熾熱之心。當面對臺下數以百計的媒體人對話鄉愁時,賴聲川説:父親是會昌人,從清朝起算得上是書香門第。父親完成學業後,曾在“中華民國外交部”任職,母親也出自外交世家。1952年,家父被派往美國,任“駐美大使館”一等秘書,1954年10月,我出生於美國華盛頓。12歲時回到臺灣。

  對於兒子的未來,父母原本已有藍圖:先好好學習中文,之後遊學國際。不料三年後父親因病辭世,賴聲川只得定居臺灣。然而,正是這段歲月,讓他得以浸泡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懂得了自己血脈深處的根。

  王明夫稱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會昌人,後來因讀書離開了家鄉。現在年過半百,對家鄉越來越眷戀。他説,我和賴老師經歷不同,但都有鄉愁情結,這點是共同的。鄉愁是什麼?是一種真誠的情感,是對熟悉而又淳樸的民風習俗的懷念。

  賴聲川認為,鄉愁之所以“愁”,是出於對家鄉的渴望,處在想見而又見不到的狀態。有人説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但在賴聲川看來,鄉鎮文化建設上還有待加強,這就是他帶著劇目來家鄉演出的初衷。

  會昌地處贛南,1934年,毛澤東登臨會昌山,激情洋溢地寫下了《清平樂會昌》,盛讚“風景這邊獨好”。但是,這座人口50多萬,具有千年曆史的宋朝古城如今還沒有摘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帽子。2015年開始,每年8月,會昌舉辦“趕賴公廟會、看聲川大戲、遊漢仙勝景,品會昌美食”為主題的會昌民俗文化旅遊節,以振興鄉鎮,發展經濟。

  對於愛家鄉,賴聲川沒有發表過豪言壯語,但是,他對自己的“約法”是每年“回家”,每次帶一部經典話劇作品在會昌演出。他説要這樣堅持十年,要為家鄉父老帶來現代藝術的盛宴,要為家鄉培養戲劇人才。

  在過去的3年中,他除了將自己的3部話劇帶回家鄉演出外,還將會昌的青年帶到上海,啟動“上海—會昌:文化技術人才培訓計劃”,為會昌青年進軍文化産業提供渠道,招募有興趣從事劇場工作的青年來到上劇場(賴聲川根據展演自己作品需要而設計的專屬劇場,位於上海徐家匯)接受專業的技術培訓。

  2017年9月,首批到上劇場接受培訓的會昌同學結業。經過半年的培訓,完成專業劇場技術和文化課程培訓計劃的同學,最終通過考核者會被正式聘用,成為上劇場的一員。這已成為上劇場重點培養會昌青年的長期計劃。

  話鄉愁,談鄉情,賴聲川希望自己能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出一把力。他認為,家鄉要富裕,文化要跟上。今年8月16日至18日,賴聲川將安排由他編導的話劇《千禧夜,我們説相聲》在會昌縣採茶歌舞劇院演出3場。這些名人名劇的魅力,將不斷提升會昌的文化內涵,戲劇將成為會昌“風景這邊獨好”的新景色。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