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創新、創業、包容——聚焦臺青臺商在深築夢“關鍵詞”

2018年07月26日 08:26: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深圳7月25日電(記者冀澤 王豐)創新、創業、包容。這些是海峽兩岸記者近日在深圳的聯合採訪活動中聽到的高頻詞,也是深圳近年來持續吸引臺胞“登陸”的關鍵詞。

  從1982年第一家臺資企業入駐深圳到目前,深圳累計引進臺資企業6138家,實際利用臺資99.82億美元。在深圳居住的臺商、臺灣技術管理人員及家屬達5萬多人。

  “來深圳最大的好處是當與其‘調頻’同步成功,就會加快自身創新、成長的步伐。”從事電子競技培訓的“95後”臺灣創客王善休告訴記者,臺灣電競行業起步早,但大陸發展進步快,富有活力和創新力。

  被譽為大陸“創新之都”的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平均每天有51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過4%,接近以色列、韓國等發達國家水準。

  兩年前曾到深圳的臺灣中時電子報記者喻華德對深圳並不陌生,但他覺得每次往來都會發現新的驚喜。“這次採訪沒有帶名片,但採訪對象説‘沒關係’,在微信小程式裏交換電子名片。”他感嘆永遠想像不到深圳創新的速度。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深創業逐夢的創客群體,正涌現出越來越多臺青身影。

  用三年時間,從一支只有創意和技術的臺灣團隊,做到自主研發晶片年銷十萬片,“自拍機器人”産品達20種,品牌估值上億。深圳小綠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李復榮興奮地告訴記者,“深圳是創業者的樂土。”

  回憶創業伊始,幾名臺灣年輕人萌發了設計可以自動追蹤被拍攝者的“自拍機器人”的創業想法,但臺灣的製造環境無法支撐他們産業化,最終他們選擇來到有大陸“電子第一街”之稱的深圳華強北。

  “華強北電子産品供應鏈最完整,産品成本直接下降到原來在臺灣的四分之一。”李復榮説。

  出乎他意料,“登陸”創業的優勢還有深圳背靠的廣闊大陸市場和源源不斷的大陸惠臺措施扶持。

  小綠草公司所在的賽格眾創空間,是深圳第二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李復榮説,在第一次項目路演,賽格召集電子城商戶觀摩,當天就實現了價值40萬人民幣的訂單。

  深圳賽格眾創空間總經理陳鍔介紹,賽格眾創空間一貫重視對臺灣創業團隊的培育,孵化服務過30多家。公司為他們提供辦公、住宿場地費用等優惠,還有發展指導、法律諮詢等服務,並與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等臺灣高校建立合作機制,邀請臺灣學生前來實習、工作。

  臺中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本科生黃毓瑄利用暑期在此進行市場行銷崗位的實習。“打破我之前覺得可能有隔閡的想法,周圍的人都很親切、很友好。”實習不到一個月,她就覺得很適應,並打算畢業留在深圳工作。

  “創業基地用心對待臺青、臺生,令人感到溫暖。”臺灣《旺報》副總編輯宋秉忠在結束採訪多名臺青後這樣評價道。

  “現在深圳‘算得出’的成本高,如地價、人工等,但‘算不出’的成本低,因為整個市場環境比較透明、規範。”生活在深圳27年的臺商盧政群認為,對企業家來説,營商環境的透明、規範大有裨益,這也是深圳對臺商的重大吸引力。

  24日,深圳市發佈“深圳貫徹‘31條惠及臺胞措施’政策彙編”。內容涉及18個類別共99項,基本涵蓋了臺胞在深圳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的各項同等待遇政策措施。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説,深圳是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也是兩岸交流的重要城市。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一大批臺灣高新技術企業和臺灣同胞先後到深圳投資置業,為深圳改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深圳將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化兩地合作,同臺灣同胞分享深圳發展的機遇。

  從事工藝品設計、生産的臺灣商人劉肖梅已在深度過了二十個春秋,她説自己是與深圳一同成長。跟隨深圳産業創新升級的步伐,她現在在大運軟體小鎮經營起一家創業咖啡店,為臺灣創客搭建與大陸合作的‘小平臺’。

  這幾天她又介紹了兩個臺灣初創團隊來深。她説,深圳創客有一種特質,“不是‘勝券在握’,而是‘步步為營’,永遠不自滿,永遠在前進。”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