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改革潮涌掀巨變 昆山臺商“再登山”

2018年06月05日 08:29: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6月3日電 題:改革潮涌掀巨變 昆山臺商“再登山”

  新華社記者趙丹平 張展鵬 劉剛 陸華東

  時隔多年,臺商宗緒惠仍清晰記得初來昆山的情景:馬路兩邊全是農田,牛車在路上慢悠悠走,晚八點後就無處吃飯……

  而如今昆山被稱作“小臺北”,高樓林立、道路寬闊,10萬台商臺胞在此工作生活。

  從一個普通的農業小縣,到利用臺資佔大陸九分之一,昆山之變被視為中國40年改革開放歷程的生動案例。站在産業發展高地,昆山放眼未來,打造臺商精神家園,意在成為兩岸深度融合的新樣本。

  28年“交心”引來593億美元投資

  宗緒惠2017年當選為昆山臺協會第十三屆會長,企業會員多達1487家。他笑言,當年很多臺商都是被“半路攔截”到昆山的。

  “剛開始根本不知道昆山這個地方,只是到上海、蘇州路過這裡,休息一下、上個洗手間,結果受到熱情邀請。”宗緒惠説,昆山人招商的韌性、親商的熱情,讓很多臺商難以拒絕。

  昆山市臺辦副主任張琴回憶,曾有位臺商連吃十幾隻陽澄湖螃蟹後,當場敲定了300多萬美元的項目,“以蟹招商”傳為佳話,也成了品牌。

  宗緒惠坦言,吃是次要,關鍵是被誠意打動。現在當地主官會約臺商一起打球、踢球,“交心”是昆山吸引臺商的秘訣。

  江蘇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裕盛説,初到昆山確實艱苦,沒有計程車,出門只能叫人力三輪車,遇到上坡、拱橋,還得幫忙推車。但當地領導非常關心企業,經常詢問有哪些困難,而且儘快解決,這讓他們堅定地“留下來”。

  多位臺商提到,除了昆山人的誠意,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生機,是對他們的最大吸引力。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伴隨改革開放大潮,臺商開始進入大陸,在勞動密集型産業方面試探性投資;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在大陸掀起新一波改革與發展浪潮,促成臺商投資的新高潮。

  自1990年首家臺企落戶,昆山迄今累計批准4903個臺資項目,投資總額593億美元。統計顯示,臺資在昆山經濟中的貢獻度超過七成,支撐其多年位居“中國百強縣”首位。

  “40年後的今天,數千萬農民脫離了貧困,村莊成為現代化的大城市。”有德國媒體近日如此形容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對此,昆山市委書記、市長杜小剛説:“昆山是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到大陸“為下一代選擇未來”

  作為日月光集團環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林大毅名片上印著另一個頭銜:昆山兩岸合唱團團長兼任指揮。

  合唱團裏臺灣人大陸人各佔一半,平時兩岸的歌都唱,頻率最高的是《愛拼才會贏》和《昆山是我家》。

  林大毅説,前一首是臺商在大陸打拼的宣言,後一首代表安家於此的心聲。他1997年來到大陸,輾轉廈門、青島、深圳等地,現在與家人定居昆山。

  “兒子在公司製造部工作,從基層做起。女兒是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第一屆學生,如今在深圳創業,還擔任了當地臺協會的副秘書長。”林大毅説,兒子、女兒都各自找了大陸的男女朋友,打算在大陸長期發展。

  陳裕盛1994年來大陸屬“被逼無奈”,公司合適人選中只有他是單身。如今他覺得,相比留在島內,年輕人到大陸有更多機會,身邊許多朋友已經把孩子都帶到了昆山。

  昆山龍騰光電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志承説,他33歲時來大陸,父母很不放心,到現在家人都生活在昆山。

  “選擇大陸,就是為下一代選擇未來。”蔡志承感慨道,改革開放讓臺商獲得很多發展機遇,希望下一代也能分享大陸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

  對於新來昆山的臺灣年輕人來説,當下的條件比父輩初來時好得太多。

  走在昆山市區主幹道上,兩側遍佈臺灣人開的飲食店、咖啡館、茶鋪,“大臺北”“小臺北”等招牌隨處可見。上了計程車,當地司機也會哼唱臺灣歌曲。

  應眾多臺商需要,昆山請閩南大師設計建造了媽祖廟。“外地臺商來這裡,拜了媽祖淚流滿面,覺得昆山臺商太幸福了。”昆山副市長宋德強説。

  臺商家屬在昆山成立了婦女慈善會,定期組織活動,比如去福利院給老人剪指甲、洗澡等。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怡秀評價説,這類活動讓臺商眷屬感到心靈有了歸屬,找到了“精神家園”。

  “31條惠臺措施”:明天會更好

  1994年郭怡秀隨丈夫來到大陸,在南通開辦了第一家工廠。2000年遷到昆山,夫婦二人投資設立了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在昆山發展壯大後返回臺灣成功上市的臺企。

  郭怡秀説,“31條惠臺措施”許多已在昆山得到落實,她也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利好。例如公司屬於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從25%變成15%;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方面,2017年受到優惠約有1000萬元人民幣;符合總部企業的資格還獲得了100萬元人民幣獎勵。

  更重要的是,“31條”讓她看到了未來新的發展機遇。“第4條涉及能源、環保,第12條涉及金融,我都印象很深,希望在繼續做好公司原有業務的基礎上,開拓新的空間。”

  據宋德強介紹,“31條惠臺措施”大部分已在昆山實施,2017年在企業研發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減免所得稅等方面減免臺企稅費超72億元人民幣。近日又集中發佈了一系列臺企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文件,涉及企業技術改造、總部經濟等領域。

  作為臺協會會長,宗緒惠平時接觸大量臺商,感覺他們“狀態不錯”,大多數認為大陸發展前景光明,希望“31條”落實更快一點,在昆山這樣的地方可以先行先試。

  有觀察人士提出,中共十九大提出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昆山作為産業融合的先行者,如今正在為兩岸心靈相通、深度融合積極探路。

  宗緒惠呼籲,同等待遇不僅是要享受公平的待遇,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臺商臺胞更多地參與到城市建設、環境提升等事業中,把自己視為當地的一員,真正共生、共榮。

  “早期登陸的臺商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快速發展,印證了兩岸秉承互利合作雙贏的精神,可以打造出令世界驕傲的奇跡。兩岸的經貿和文化合作有待進一步成長。”臺灣長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江宜樺説。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