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人物】專訪全國政協委員謝正觀(上):魂牽夢縈龍傳人 矢志不渝強國夢

2017年12月04日 09:11: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一家親”關係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仍在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兩岸交流三十年�人物】專訪全國政協委員謝正觀(上):魂牽夢縈龍傳人 矢志不渝強國夢

全國政協臺聯界委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謝正觀。(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全國政協臺聯界委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謝正觀,住在北京一條鬧中取靜的衚同裏。他説,他喜歡這處處浸染著老北京生活文化氣息與寧靜氛圍的衚同,在這裡,他可以汲取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腳踏實地的好好讀書、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謝正觀,1953年出生於臺灣,祖籍福建南安,從臺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碩士,1980年代回到祖國大陸工作。

  他説,自小開始,從中文啟蒙書籍中知道自己是龍的傳人以後,海峽西岸的祖國大陸對他來説一直充滿著尋根尋脈的巨大吸引力。離臺“出洋留學”後,他更明白了祖國大陸那裏才有供他施展才華的更大空間,這也是他作為中國臺灣人本應享有的特別寬廣的空間。

  他説,三十多年來,祖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斐然,能夠成為這一進程中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建設者,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強國夢貢獻力量,他感到倍感自豪!

  他説,多年前老家的那份美麗、臺灣鄉親們的那份樸素,他至今仍很懷念,他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成為仍在為未來打拼的臺灣青年們的一個參考……

  魂牽夢縈龍傳人 矢志不渝強國夢

  臺大畢業後,謝正觀如當時島內眾多學子一樣選擇了去美國深造,除了想要學點本事回報鄉里,也想在感受東西文化差異後重塑人生價值目標。取得美國南加州大學城市與區域專業碩士學位後,謝正觀本可以留在當地,追求生活有可能比較富裕的未來。然而,他選擇了回祖國大陸發展。

  謝正觀後來在北京大學攻讀了博士學位。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分別在三種不同的教育體制環境下獲得,謝正觀認為,臺灣很多人才留在了美國,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在島內發展前景不明,直到現在,臺灣青年也還是焦慮而迷茫的。在美國求學經歷讓謝正觀明白,他們搞的是一套“霸權式”教育,或許在有關西方思想理論方面的“傳道”做得不錯,但在“授業”與“解惑”上關注的都是美國的案例,這讓包括他在內的“第三世界”留學生極難適應,有時甚至聽不明白,回國後往往是滿腦子西方概念卻眼高手低。“從我所學的專業來看,我覺得美國的教育,不如説是從美國利益出發的,就像現在特朗普高喊的‘美國優先’,其最終目的其實就是掠奪全世界的精英,供其所用,還很廉價。”中國千百年來一向行的是“中道”,它關注天下人的命運,體現在教育上也是如此。隨著我們的日益強盛,“中道”也會逐漸被世界認可,“現在就已經能看到一些苗頭,‘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這些倡議和提法,不就聚攏了聯合國和全世界的很多人心嘛!”

  在美國讀完書,謝正觀的很多同學留在了當地。對此,他認為,做出這樣的選擇很自然,當時只要有一技之長能為美國社會所用,在美國就可能找到比較好的工作,過上相對於島內物質條件比較好的生活;但又總覺得哪“不對”。“這好像是長工去地主家裏工作,永遠是一種雇傭關係,即便你享受了比較好的生活,賺了一些錢,即便你有了美國籍,也不會是主人翁。”謝正觀認為,做為中國人,我們的傳統觀念是,一切要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建設自己的美麗家園(而不是撿現成的),終而享受到自己親手建立的美好生活。“這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因打拼而取得的成果,享受起來,才是最甘甜的!

  “身為臺灣人,我們從小讀的就是中國書,中華民族的血脈是永遠割不斷的。”謝正觀説,他從小就很自然地認為,祖國大陸才是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更大舞臺。         

  謝正觀最終做出回國的決定,不是盲目的,更不是“被動”的,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青年時期的謝正觀,就對當時世界發展形勢做過深入思考。“回祖國大陸之前,那時候的世界其實説起來只有兩種發展模式(或曰文明模式)可供參照,一個是蘇聯模式,一個是美國為首的西方模式。”謝正觀説,除了這兩種模式,廣大發展中國家似乎別無選擇。但唯獨我們中國,因為國情的不同,因為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兩個模式都不選,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對他來説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謝正觀很感恩年輕的時候就有機會經常來祖國大陸交流學習,走走看看。他到過的每一個城市和鄉村,他都在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我感到了一種‘脈動’,大陸社會當時發展勁頭非常強烈,整個社會充滿希望、只爭朝夕、熱火朝天。”他説,雖然自己還不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體是一種什麼樣的路,但他認為只要能夠推動社會向前走,經濟發展蒸蒸日上,社會安定團結,老百姓生活有盼頭,他就認為“回歸”的生活是值得期待的。

  “我在西方生活了十年,蘇聯解體前也有兩次遊歷,我覺得它們都不可愛;我不知道怎麼説,但我期求一種可愛的文化形態、可愛的生活方式,使我能以所學做點事,同時又可以安心安定地生活。我看大陸,對大陸的那種‘第三種’模式很期待,期待自己能夠在祖國大陸安身立命、安居樂業,能夠過上一種可愛美好的生活方式。”謝正觀覺得,最終的結果與當初這一想法幸運地,也是當然地吻合了。

  謝正觀補充道:“我時常會想起一些留在歐美的老同學,他們的孩子原來都是講英文或外語,但現在也開始學中文或講蹩腳的漢語了。我不知道他們對中國的崛起是一種什麼心情。我覺得挺可惜的,他們都很有才華,最後卻是做為‘雇傭'和‘長工’退休的。他們跟我一樣,都在默默奉獻;只不過我奉獻的是祖國,他們奉獻的是美國與西方,但我知道我是作為主人在給自己的祖國奉獻,而他們則肯定沒有像我這麼強烈的主人的感覺。”

  見證祖國三十年斐然成就 為國盡力很自豪

  過去三十多年,從一開始並不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是什麼,到後來見證了祖國大陸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謝正觀感慨道,當時西方媒體並不看好中國,對我們的報道總是片面偏頗和冷嘲熱諷,如今他們不得不承認,在很多方面都必須“服了”!

  上世紀80年代,謝正觀曾有一次從北到南的考察,歷經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福州、廈門、泉州。“那時候的廈門與今天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謝正觀對記者笑道,“我還記得在廈門接待我的那位朋友,開著日産小汽車帶我繞城觀光,走了半天恍然發現全廈門路上沒幾輛車,就我們那輛車還是唯一一輛進口高級轎車……”

  去年的全國兩會期間,謝正觀在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小組會議上説,當他看到“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時候,當他看到我們“子彈頭”高速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2萬餘公里的時候,當他看到我們國家的諸多成就的時候,他感到非常自豪,感到自小夢想著的那個“強國夢”已經實現了。

  以經濟發展為例,公開數據表明,在臺灣實現經濟騰飛後的1990年代初,島內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超過40%;然而到2016年,這一比重已經不足5%。同一時期,大陸經濟總量佔全球的比重從不足2%上升到接近15%,而美國則基本維持在25%上下。祖國大陸的發展與海峽對岸的臺灣,以及大洋彼岸的美國比較起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變化是巨大的,我感覺非常棒、非常爽。”謝正觀舉例説,“以前某些發達國家不讓我們參加國際空間站,我們自己就埋頭苦幹,搞了一個,這種感覺不是也很爽嘛!”

  謝正觀指出,我們的發展成就不僅僅是抽象的經濟數據,更在於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和國勢的強盛,新一代年輕人逐漸打破了“以西方(或美國)為中心和標準”的思維慣性。謝教授回憶,他們那一代人去美國或者去歐洲發達國家,會自覺不自覺地以仰視的角度看待對方,會經受到一種文化的震撼,會發出“哇!人家原來這麼好”的感嘆!而現在的年輕一代中國人已經漸漸撇開對美國與西方的“迷思”,更多地用平視的態度去觀察世界,他們對發達國家的“先進”的感官刺激不會超出正常範圍,因為“這些在國內已經習以為常了,而我們有的東西發達國家卻未必有”,“我們以前感受到的文化震撼,在他們年輕人看來不過是奇風異俗罷了”。

  這種文化自信,尤為重要。拿謝教授所從事的城市地理與規劃專業舉例,中國的城市規劃與建設也經歷了一個類似的過程。“城市現代化的概念,我們在改革開放中一直在學習研究和摸索實踐。”謝正觀説,二戰後直到今天,美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強國,他們的城市講究“天際線”,推崇摩天大樓的城市景觀以及現代主義、國際主義的建築風格,被很多發展中國家模倣學習,中國也不例外。後來,有些人認為我們的城市建築就是千城一色鋼筋混凝土的堆積,沒有感情,沒有溫度,更談不上民族風格。“過去我也在想,為什麼(東亞)只有日本擁有世界級建築師?其實這是需要物質基礎的,如今我們的家底逐漸殷實起來,一流的大師級建築人才也就涌現出來了,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現代建築也越來越多了。長此以往,我認為我們的城市規劃、城市設計與城市景觀也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套豐富多元的模式,可以提供給發展中國家,甚或發達國家參考和借鑒。”

  不過,即便中國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仍有一些西方輿論不以為然,對中國的政治制度説三道四。謝正觀認為,這是西方精英慣有的傲慢與偏見。在他看來,過去三十多年,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奮鬥的進程,也是我們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越來越獲得老百姓認同的進程。“因為只有這樣的制度才能夠保證推行穩定長期的‘良政’,才能夠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下,人民的才華和能力得以充分釋放。“現在,穩定長期的‘良政’在西方國家倒越發顯得稀罕了。”

  當然,作為學者,謝正觀的腦子一向冷靜,不僅看到一些西方輿論對我們的諷刺,也看到另一些輿論對我們的“捧殺”。“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頭腦發熱。”他認為要客觀地看待當前中國的發展形勢和任務。他説,三十年的發展讓大家能夠看到,我們前面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的事業是充滿希望的,我們的藍圖是宏偉的,但是,“我們仍在走上坡路,還沒到頂峰,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和可以提高的空間,我們的年輕人還是要多創新、多努力!”

  回首過去三十年,謝正觀為自己能夠見證和參與這一偉大歷史進程感到慶倖與榮耀。“三十年來,我完全融入到祖國大陸的工作生活中來了,能夠做為一個貢獻自己綿薄之力的參與者,能夠做為一個身臨其境的見證者,我感到無上光榮。”

  然而,談及自己的家鄉臺灣,謝正觀似乎不願多説。“總的一句——物是人非、一言難盡、令人感慨”,家鄉的景色還是那麼美麗,但很多情況變了,這讓他很懷念幼時的那種真實和樸素。

  對於下一代,謝正觀謙虛地説,“竊以為”自己這一路走來,或許可以為現在普遍感到焦慮而迷茫的臺灣青年提供一個啟迪和參考,冀望他們能認清形勢,主動和大陸同胞一起弘揚中華文化,以促進心靈契合和祖國統一,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用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台灣網何建峰 全國政協辦公廳新聞局王超)

【兩岸交流三十年�人物】專訪全國政協委員謝正觀(上):魂牽夢縈龍傳人 矢志不渝強國夢

全國政協臺聯界委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謝正觀。(台灣網 尹賽楠 攝)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