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學者:新形勢下兩岸民間交流需多元化

2017年11月17日 20:57:00來源:台灣網

17日下午論壇進行分組討論。(台灣網 吳曉寒 攝)

  台灣網11月17日汕頭訊 (記者 吳曉寒) 2017年南澳論壇于16日至18日在廣東省汕頭市舉辦。17日下午論壇進行分組討論,兩岸專家學者圍繞“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就如何推進汕頭與臺灣交流合作發表真知灼見,展開深入研討。

  “新形勢下深化兩岸民間交流,提升精準度,增強實效性,對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十分必要,具有現實意義及深遠影響。”天津市臺灣研究會秘書長邵寶明指出,針對新形勢下兩岸民間交流活動存在的問題,要綜合考慮臺灣基層民眾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方式;要實事求是的設計交流計劃和制定交流內容,突出活動亮點、深化活動內涵、創新活動形式,拓展多元的渠道和途徑,吸納更多不同背景的島內民眾參與,夯實民意基礎。

  邵寶明舉例,可以運用Facebook、Line、Twitter等臺灣民眾特別是島內年輕人常用的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宣傳,逐步增加交流的頻率和時長,廣交朋友、多交朋友、深交朋友。他還建議,有序組織中南部地區民眾來大陸訪親尋根,開展宗教、民俗、節慶交流;邀請臺灣宗親共同開展姓氏源流研究和族譜搜索、整理工作,發揮宗親文化在島內民眾心中容易産生較強認同感的作用。“從初次接觸到深入交流,從頻繁往來到融入生活空間,使臺灣民眾,特別是島內的年輕一代逐漸了解大陸的社情民意,融入大陸經濟社會發展中,提升他們對祖國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加強兩岸青年交流”是兩岸專家學者在分組討論中多次提及的共識。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劉燈鐘錶示,對臺灣青年而言,由於汕頭本身具備的優勢地位,以及當地政府提供的投資和保障等相關措施,近年來,已吸引大量臺灣年輕人來此就業、創業。“兩岸青年各有所長,如能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相合作,應可提升兩岸青年創業的成功機會。”劉燈鐘指出,對於到大陸創業的臺青而言,為求自身的發展,應先設定目標,以其專業尋求大陸人脈協助與發展,並與大陸青年共同合作,唯有雙贏,才有尋求雙方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主任馬祥祐也提出,年輕人是兩岸關係未來如何發展的重要關鍵,關注年輕人對兩岸關係的想法與態度,是推進兩岸關係正向發展的基礎。他建議,應持續擴大年輕人的往來交流,讓兩岸年輕人能更加了解彼此。“唯有持續的交流、積極創造趨近減少背離,建構兩岸年輕人彼此之間的認同,兩岸關係才會朝著正向迴圈邁進。”

  據了解,本次論壇由汕頭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局、南澳縣人民政府、汕頭市臺港澳經濟研究會、汕頭大學臺灣研究所、汕頭大學粵臺企業合作研究院共同主辦。(完)

  天津市臺灣研究會秘書長邵寶明發言。(台灣網 吳曉寒 攝)

  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劉燈鐘發言。(台灣網 吳曉寒 攝)

  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主任馬祥祐發言。(台灣網 吳曉寒 攝)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