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相融一水流——湖北武漢臺灣周上亮點多

2017年11月12日 10:21: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記者 任成琦 文/圖

  第十四屆湖北武漢臺灣周近日順利閉幕。在兩岸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的大背景下,本屆臺灣周也在“深化交流、開放共用、融合發展”上下足了功夫。5天會期裏,1500多名兩岸嘉賓相聚湖北武漢、襄陽、宜昌、黃石、孝感、荊門、黃岡、咸寧等8個城市,他們組成企業家、學者、青年創客、村(裏)長等多個團體,圍繞不同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涉及經貿合作、青年互動、基層交往、文化交流等方方面面。

  活動異彩紛呈

  本屆武漢臺灣周上,作為兩地交流合作的重頭戲,鄂臺經貿合作再掀高潮。據悉,本屆臺灣周簽訂各類合同、協議58項,涉及金融、電子、醫藥、食品、環保等行業和領域,投資總額461億元。

  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劉結一説,兩岸貿易額比30年前增長了120多倍,充分顯現了兩岸經濟合作旺盛活力。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是實現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繁榮的必由之路,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

  活動的另一大亮點是“千崗迎臺青”項目。湖北有關部門宣佈,將整合社會各方資源,以臺灣創新創業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優秀青年教師等為重點對象,大力吸引知識水準高、綜合素質強的45周歲以下臺灣青年,力爭3年內引進千余名臺灣青年來鄂就業創業。目前,已有1000多名臺灣青年在湖北創業打拼,有500多名臺灣學生在湖北高校就讀。

  既然注重深化交流,除了經貿和人才,文化和基層交流活動也不可少。臺灣週期間,來自臺灣多個縣市的120多名村(裏)長來到湖北,參加炎帝故里尋根行、“小巷總理”話民生、客家親戚訪荊楚等多個活動,參訪了漢街、東湖綠道、三峽工程、江欣苑社區等地,並通過祭拜炎帝、與地方社區聯誼、座談等形式,感受湖北發展成就,增進鄂臺兩地民眾感情。

  聚焦青年群體

  在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中,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特別顯眼。它切中了當前兩岸互動的兩大熱點,就是聚焦青年群體、深化創業交流。8日下午,以“青春築夢荊楚”為主題的東湖論壇在武漢大學校史館舉辦。此次論壇邀請到兩岸知名人士、青年企業家,以嘉賓訪談的形式與現場兩岸青年交流互動。

  華訊方舟集團董事長吳光勝深有體會地説,兩岸青年要攜起手來,合作共贏,“所謂‘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在華訊方舟的成長歷程中,兩岸青年員工精誠合作,讓企業實現了騰飛,也讓華人面孔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鄂臺交流過程中,湖北一直努力為臺灣青年在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好待遇。本屆臺灣周開幕式上,臺灣青年又收到了“千崗迎臺青”的“大禮包”。對到大陸工作和生活,許多臺灣青年表現出濃厚興趣。

  在北京創業的臺灣青年李偉國在論壇上説:“兩岸合作有著太多的機會和可能性,臺灣有很多好技術和研發機制,卻沒有得到有效推廣,主要是因為市場相對窄狹,而大陸市場巨大。有志於創新創業的臺灣青年,在大陸會有更廣闊的舞臺和發展空間。”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出席論壇時表示,未來的世界是年輕朋友們的,本次青年論壇的主題是築夢,我們共築一個美好的夢想,這個中國夢,也希望臺灣的年輕朋友一起來。現場,洪秀柱帶領兩岸青年合唱《我的未來不是夢》,勉勵大家同時腳踏實地,超越夢想變成現實。

  注重情意交融

  本屆臺灣周上,文化交流活動異彩紛呈,似綿綿春雨,浸潤兩岸民眾的心田。開幕式上,黃岡四祖寺、五祖寺正式掛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手繪中國系列圖書的第三部《字繪臺灣》也在本屆臺灣周上首發。該書由兩岸青年攜手創作,字景相融,兼有漢字之美、景觀之妙。湖北文史兩岸交流座談會上,嘉賓紛紛表示,開展文史交流,有利於激發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自信、文化共鳴,促進心靈契合。

  在參觀武漢江欣苑社區時,苗栗縣頭份市忠孝裏里長黃桂坤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在湖北,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燦爛輝煌。”

  如今,兩岸交流交往開啟30週年之際,中共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以武漢臺灣周為例,從去年出臺的扶持臺青創業14條措施,到今年的“千崗迎臺青”,都是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落實。

  劉結一介紹説,類似的便利措施大陸已經陸續出臺很多。比如,建立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鼓勵臺資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推動“臺商走電商”,幫助臺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為在大陸學習的臺灣學生增設具有較高榮譽性質的獎學金,等等。“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必須繼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不斷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

  有臺灣嘉賓説,武漢是個好地方,當年崔顥曾經寫下“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不朽詩句。吳光勝笑言,崔顥的詩美則美矣,就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傷感了些,不如改為“瞭望鄉關何處是,兩岸相融一水流”。場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