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每次來臺灣演出都像回家”——京劇名家于魁智的兩岸情緣

2017年09月10日 08:21:01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每次來臺灣演出,都像回家一樣!”國家京劇院第21度來臺演出,大陸當紅老生於魁智和梅派青衣李勝素再度合作,率領80余人來臺為觀眾獻上連場大戲。

  “我第一次來臺演出是1993年,臺灣民眾對大陸藝術家非常熱情,觀眾紛紛涌入劇院看演出。當時張學良將軍也來看演出,並邀請我們到他府上做客。”面對記者,于魁智回憶起第一次赴臺演出仍記憶猶新。

  1993年,國家京劇院代表團首次赴臺演出,由京劇大師袁世海率領100多人連演16場,場場爆滿,轟動一時。當時為儘量讓所有戲迷都能看到戲,主辦方甚至還在劇場的後方擺上折疊椅,增加位置給買不到票的人,成為兩岸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從1993年開始,國家京劇院幾乎每年率豪華陣容赴臺演出。臺灣知名劇作家王安祈曾表示:“每年觀賞京劇院的演出,對許多臺灣戲迷來説已經是一種儀式。20多年來,不只是看戲,也是看著演員們的成長。”

  一晃20多年過去了,如今,于魁智已經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幾乎年年率團赴臺演出。他對記者回憶説,多年的演出讓他們和臺灣觀眾成為朋友,每次來臺都能見到很多老戲迷。

  現年90歲的臺灣老戲迷范璉女士就是其中的一員。她告訴記者,國家京劇院來臺演出,她追戲就追了20多年,去年連看了七場,今年也將一場不落。

  隨著兩岸戲曲文化界的持續交流,許多臺灣觀眾愛上了京劇。于魁智説,兩岸同文同種,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高度的認同,希望通過來臺演出,讓臺灣觀眾更加了解京劇。

  每次來臺演出,最讓于魁智感動的是當地觀眾的熱情和支援。每場演出結束後,總有戲迷守在後臺,給他們送花送夜宵,爭著請他們簽名。

  “有很多老觀眾一路支援了我們20多年,現在帶著小觀眾一起來看戲。也有愈來愈多大學生、青年觀眾加入。”于魁智説,去年甚至有位8歲的小觀眾,跑到後臺向演員們要簽名。“他家人不看戲,只有他愛看,拉著大人陪他來,還自己上網看影片學動作,學著甩水袖,還説這次也要來看。”

  于魁智説,京劇中包含著忠孝仁愛、仁義禮智信等中華傳統文化,對青少年有很深的啟發和教育作用。這些年來,觀眾對中華傳統文化愈來愈熟悉,一開始演出的都是武生戲,這幾年一些經典的大戲、文戲都可以演出,並且受到歡迎,可見觀眾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今年,國家京劇院帶來的戲碼除了每回必演的《龍鳳呈祥》《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等,還有梅派經典戲碼《洛神》和《太真外傳》,以及由實力新人演出的武生戲《金錢豹》等。演出的流派紛呈,觀眾買一張票,梅派、袁派、馬派、葉派、裘派、楊派等可以一次看齊,過足戲癮。

  “京劇是老祖宗留給中華兒女最經典的傳統文化,非常值得中華兒女珍藏和傳播。”于魁智説,在這一點上,兩岸都是相通的。(記者 齊湘輝 何自力)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