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配額保優質深度拓空間 旅遊釋放兩岸情感融合紅利

2015年03月21日 09:0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日前,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簡稱“海旅會”)公佈開放海口、呼和浩特等11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至此,大陸個人遊試點城市達47個。這是否意味著大陸游客赴臺將快速增長?赴臺遊的品質會受到影響嗎?為此,記者採訪了兩岸旅遊業者。

  配額保優質

  ——“照顧好自己人”

  記者從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簡稱“臺旅會”)北京辦事處獲悉:大陸已經成為臺灣最大的客源地。2014年大陸游客赴臺人數為398.7萬人次,同比增長38.7%。其中個人遊為117.9萬人次,同比增長125.76%。

  臺旅會北京辦事處楊瑞宗主任向記者介紹説:“新增11個城市,這意味著大陸游客赴臺遊的基數增大了,但臺灣原定每天4000名個人遊配額不會因此增加。從2008年開放大陸居民赴臺遊至今,數量持續增長。臺旅會和海旅會共同秉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原則,目前的重點是通過提升品質來確保兩岸旅遊交流的良性發展。”

  “因為兩岸一家親,所以要照顧好自己人嘛。與接待日本、韓國遊客不同的是,臺灣服務大陸游客的規則是最嚴格的,比如每天行程不能超過12小時,不能超過250公里,團隊用餐都有一定標準等。”楊瑞宗強調説,臺灣非常重視大陸游客的安全。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在阿里山實施總量管制,遊客要提前預約。在事故多發的蘇花公路安裝了即時監測器,如果天氣有異常變化,各個領隊的手機便會收到資訊。”

  同時,大陸組團社在提升品質方面也不斷推新。針對臺灣山路多、行車時間長的特點,攜程網特別為團隊客人配備了可攜帶在手提包中的“移動廁所”,既破解了如廁難題,杜絕了當街便溺的不文明旅遊現象,又提升了遊客的滿意度。

  深度拓空間

  ——“部落、離島等你來”

  目前,傳統的“環島遊”已不能滿足大陸游客的多元需求。據悉,臺旅會今年重點推出部落體驗遊和離島深度遊。

  楊瑞宗表示,臺灣少數民族的傳統習俗、生態智慧、繽紛服飾、特有祭典等文化具有獨特的吸引力,新北市烏來野耀部落、苗栗縣南莊向天湖部落、南投縣望鄉部落等14個原住民族部落將參與接待大陸旅遊團,為遊客提供深度體驗。

  此外,離島風景獨特,金門以人文戰地風光,道盡兩岸發展歷程;馬祖特有閩北風情及生態環境,別樹一格;澎湖灣特殊的地質景觀也是深度遊的首選。臺旅會今年會針對離島地區出臺 “落地簽”及提供每日500人“項目配額”等優惠措施。

  同時,大陸的旅行社推出赴臺遊內容豐富多彩,不再是局限在臺北、日月潭、阿里山等知名景點,也包含了花蓮、臺東、臺中、礁溪、宜蘭、澎湖、九份等地區的産品。中青旅遨遊網推出了臺灣特色風情文化、時尚、演唱會、吃貨、賞花等深度主題遊。攜程網為自由行遊客提供完備的當地旅遊服務,包括接送機、當地一日遊、門票、交通券、用車、餐飲、娛樂等各種項目的地面服務。

  旅遊促情感

  ——“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赴臺遊品質提高了,兩岸都從中獲益。大陸游客享受到優質服務,權益得到保障。260美元的日均消費也使臺灣獲得了經濟利益。但兩岸旅遊發展不能只著眼于經濟。”楊瑞宗表示,“民眾更獲得了情感融合的紅利。旅遊交流更是感情的交流,感情越交流便越融洽。旅遊是兩岸交流中最順暢、最活躍的領域。兩岸文化相通,語言相近。大陸游客到臺灣自由行沒有任何的障礙。旅遊是最美好的交流方式,看看對方的風景,看看對方的人,才能更好地了解對方,了解自己。”

  楊瑞宗告訴記者:“目前內地遊客赴香港的問題,令臺灣也要思考兩岸旅遊應該如何走下去。去年旺季實行彈性措施,團隊遊配額每天由5000人增至8000人,但今年保持5000人不變。要維持旅遊高品質,一方面保證大陸游客玩得舒心,另一方面也要確保臺灣居民生活的品質,能夠讓兩岸民眾和平地享受到旅遊帶來的紅利。”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表示:“臺灣旅遊業界應與大陸旅行社合作,加強對大陸赴臺遊客安全事項的提醒工作,向其介紹旅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做好防範工作。”中青旅遨遊網首席品牌官徐曉磊建議:“臺灣應建立系統的預警、突發事件處理和兩岸協作機制,確保遊客開開心心遊玩、安安全全歸來。”

  “兩岸旅遊發展中難免有些隔閡,但只要雙方抱著真誠友善的心態,彼此了解、理解、諒解,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赴臺遊就能健康有序地發展。”楊瑞宗充滿信心地説。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