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上週末冒雨為朱立倫站臺
最近,“合體”一詞在臺媒的選舉新聞中頻頻出現。其實這指的就是各路輔選大咖為候選人站臺造勢,“雙雄合璧”拼選戰的現象。越是逼近投票日期,藍綠大咖全臺輔選站臺的行程就越密集。上週末,馬英九與蔡英文都不約而同來到中部縣市,為各自的候選人站臺,燒旺選舉戰火。不過,站臺輔選門道可不少,大受歡迎的“站臺王”們,也各有各的魅力。
全臺拼“合體”
各有分工 體力要好
站臺輔選究竟都要做哪些事?從表面看,不過是參加造勢大會,與選民握手拜票,對選民喊話請托,與候選人“合體”,再授旗、宣誓,唱響戰歌鼓舞士氣。一場造勢大會至少有兩小時,再加上所需交通時間,一天連趕幾場,還真的需要不凡體力。
上週末,馬英九首度與競選連任的新北市長朱立倫“合體”,就遭遇大雨。不過,冒雨站臺曆來是造勢搞氣氛的天然戲碼,這場“馬朱合體”的效果也相當不錯,盡顯藍營團結。
複合型的選舉,經常會有“母雞帶小雞”效應。國民黨內“大咖”各有分工,馬英九主攻中北部“四都”,吳敦義、王金平及江宜樺則各有側重。相較之下,民進黨站臺輔選的舞臺,幾乎是蔡英文一人在唱獨角戲。蘇貞昌、謝長廷等昔日“天王”,這次選舉的“能見度”相當低。
站臺技能
真性情加“有梗”很重要
候選人求大咖“合體”,自然希望能夠拉抬自己的選情,為自己的選戰加分。那麼站臺的人選就非常重要。有全臺影響力的大咖、“天王”最受歡迎,會造勢炒熱全場氣氛的本事也很重要。在綠營的傳統造勢場合,“天王”往往從場邊一路握手、穿過支援群眾走上舞臺,完成從氣氛渲染到整場高潮的過渡。而蔡英文就曾因為不握手直接出現在舞臺上而被“嫌棄”是非典型民進黨人。
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初期,也曾被認為放不下架子,站臺沒氣勢讓場子冷掉。反而是基層出身、懂得草根語言的吳敦義、王金平更受歡迎。不過經過數年“站臺”鍛鍊之後,馬英九輔選技能看長,走到哪都“有一套”。上週末到臺中輔選,就不吝稱讚胡志強是“世界級市長”,到新北則説朱立倫“實現政績超快”,到桃園即使口誤把吳志揚喊成了“志強”,也能立刻把話圓回來,顯然是已經掌握到了“站臺”這項新技能。
馬英九的“進步”也被臺媒看在眼裏,不久前臺媒評出“十大站臺天王”,馬英九就是第一名。而選馬英九的理由也很有趣,臺灣媒體認為馬英九站臺時都還“蠻有梗”。
另類關注點
站臺行情折射黨政生態
作為2016“大選”的前哨戰,“九合一”選戰牽動的還有政黨內部派系佈局、卡位的複雜生態,從大咖“站臺”的行情上也有微妙的展現。國民黨在臺北市長提名人選上曾有馬、連齟齬的傳聞,因此馬英九陪連勝文掃街、為其站臺的新聞,就被視為“國民黨團結”的標誌。而吳敦義近來強力輔選的態勢,也被臺媒認為有為自己鋪路、積攢實力的意味。
而國民黨基層對馬英九施政的支援與否,也能從站臺行情上窺得一二。兩年前“總統”選舉與“立委”選舉合併進行,由於馬“政府”政績不彰,支援度低迷,因此不少區域“立委”婉拒馬英九站臺,甚至淡化自己的政黨色彩,生怕被馬英九“帶衰”。而今年“九合一”選舉的站臺輔選,“馬王之爭”又成為一個另類觀察點。馬王在臺上有沒有牽到手?互動熱絡與否?都成為媒體及民眾關注的大新聞。(海峽導報記者 燕子)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海峽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