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張志軍的一小步 兩岸關係的一大步——前瞻國臺辦主任首度赴臺灣訪問

2014年06月25日 08:2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將於6月25日至28日赴臺灣訪問,這是1949年以來大陸對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度踏上寶島的土地。放在65年的時間長度、放在海峽兩岸“戰爭與和平”、悲歡與離合的歷史厚度去觀照,此訪意義相當重大,堪稱“張志軍的一小步,兩岸關係的一大步”。

  張志軍主任此次行程有兩大重點:一是與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主委王郁琦舉行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二次正式會面;二是與臺灣各地各界基層民眾“深接觸”。

  第二次“張王會”定於6月25日張志軍抵臺當天下午在桃園舉行,雙方將就兩岸關係形勢交換意見,檢視與落實上次南京會面達成的共識,共商下一步兩岸關係發展大計。今年2月11日在南京舉行的首次“張王會”上,雙方進一步增進了政治互信,正式建立國臺辦與陸委會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並將“著力完成ECFA後續協議的商談”、“進一步擴大深化兩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繼續協商海協會與海基會互設辦事機構”、“繼續推動兩岸新聞交流”等,共同確定為“當前兩岸關係推進事項”。此次兩人再度會面,相信必能不負所望,在上述方面取得更大、更實質性的進展。

  張志軍離臺前夕,兩人還將再度茶敘。意在茶外,兩岸關係應該還是“敘”的重點。老友相聚般的輕鬆氛圍,既有利於兩位負責人更進一步就兩岸關係議題交換意見,也有助於增進兩人之間的了解與友誼。

  第二次“張王會”落幕後,張志軍此行的另一重點——走基層正式展開。從26日到28日,張志軍一行將從新北市一路南下到高雄市,再折返至中部的臺中市、彰化縣,用3個整天的時間實地了解臺灣北中南各地情況,與島內專家學者、大學生、農漁民、少數民族鄉親、中小企業業者、大陸配偶、宗教信眾等各界基層民眾深入接觸,傾聽他們對發展兩岸關係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會向他們説明、闡釋大陸對臺政策措施的本意與善意。

  在緊張忙碌的日程裏,張志軍主任特別安排了四分之三的時間與各界同胞“博感情”,足見大陸方面對把握臺灣社情民意、化解他們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疑慮、焦慮的高度重視。而大陸對臺事務部門的首席官員親自擔任“講解員”,也必將有助於臺灣基層民眾、青年人和中小企業業者更加了解、理解大陸對臺政策。

  張志軍將於28日下午結束訪台行程返回北京,此行如能圓滿、順利,則標誌著兩岸交流機制化水準的提升,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成果。放眼未來,此訪對於兩岸關係發展主要將産生三方面的重要影響。

  首先,增進大陸對臺專責部門負責人對臺情的了解,使對臺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臺辦主任要知臺”,前幾任國臺辦主任由於種種原因,始終無法“登臺”,只能通過“二手傳播”了解臺灣情況。張志軍主任此行大量深入基層,對於島內社情民意必有深切的了解,這必將有助於大陸對臺工作今後更加“接地氣”、得民心。

  其次,保持與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勢頭。張志軍順利回訪,説明國臺辦與陸委會間的聯繫溝通機制已進入良性運作的新階段。二度“張王會”必可增進互信,破除障礙,為因反服貿學運等因素而降速的兩會商談“催油門”,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為推進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再添動力。

  最後,堅定與鼓舞兩岸同胞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心。此訪是在臺灣爆發反服貿學運之後進行的,面對民進黨、“臺獨”勢力的刻意操弄,面對島內反大陸、反對兩岸加強經濟合作、反對兩岸關係改善的一些雜音,面對一些政治勢力、團體謀劃的抗議動作,張志軍主任仍堅持如期訪台,這以事實證明大陸方面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方向不變、步伐不停、信心不減,定能堅定與鼓舞兩岸同胞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心。

  記者有幸親歷採訪首次“張王會”,此次又將隨行報道張志軍主任訪台行程。記得首次“張王會”在南京登場時,王郁琦主委曾感慨道,“從當初幾乎要兵戎相見,到今天我們可以坐在這邊開會”,這在過去是很難想像的。而今,過去很難想像的國臺辦主任訪台也變成了現實。“越走越近,越走越親。”相信只要兩岸雙方秉持誠意、互釋善意,相向而行、互諒互讓,排除干擾、迎難而上,就一定能把握現在,開創未來,讓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對兩岸關係的前景“有更大的想像”。

  最後,預祝張志軍主任訪台圓滿成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