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東城區韶九社區與18位來自臺灣高雄左營眷村的同胞認了“親”。這18位臺胞中,9位是黃埔校友,均為臺灣海軍退役軍官,應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之邀,首次攜眷來京參加“第三屆臺灣眷村與北京社區交流節”。
“從前來過北京許多次,但從沒進社區和基層居民交流過,這次感到與大陸同胞更親近了。”臺灣原海軍副總司令沈方枰説。此次參訪團團長、臺灣原海軍艦隊司令徐忠國也表示,第一次進到社區,居民的熱情招待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回到了家。
為左營眷村和韶九社區牽線搭橋的社區居民林上元,也是黃埔校友。校友相見,感慨萬千。回憶起黃埔軍校門口曾貼過的“陞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這一對聯,大家都記憶猶新。林上元説,“在軍隊隨時都有犧牲的危險,但我們黃埔人都能習文習武、自覺投身,説明受愛國革命思想影響很深。與其他學校不同,我們結下的都是一條戰壕、一艘軍艦生死與共的感情,所以特別親切。”在場的黃埔校友們均表示贊同,希望將黃埔精神繼承發揚下去,攜手為推動兩岸和平發揮餘熱。
臺灣來客參觀了韶九社區的建設情況,吃了社區老年飯桌,並與居民互動交流。看了北京社區的“家文化”,徐忠國情不自禁談起眷村,回憶起左營眷村居民發揚黃埔精神吃苦耐勞的生活。那時,妻子為支援丈夫事業,不僅獨自照顧好整個家庭,還做小電子産品加工、織毛衣等,貼補家用,“從前每次回到眷村,都會聽到呼哧呼哧手工織毛衣的聲音,有的直到天亮”。“眷村親愛互助,雖然條件很艱苦,但誰家做了好吃的都會招呼大家一起吃。”而自《眷村改造條例》頒布以來,臺灣眷村漸漸消失,居民即將搬到格子公寓中,很多人深感痛心。
聽到林上元介紹北京社區對老年人、特別是參加過抗戰的老兵們照顧週到,噓寒問暖,對黃埔同學還進行“一對一”的服務,徐忠國説,臺灣在眷村向社區轉型中,要多向北京學習管理和服務的經驗。“只有像從前眷村那樣發揮黃埔精神,親愛互助,才能推動社區的團結發展,進而凝聚整個中華民族的心,讓我們的國家民富國強。”
參訪將近結束,臺灣參訪團成員、高雄原消防總局局長蕭季慧和社區書法家以書會友,寫下“黃埔情緣 心手相連”幾個大字。徐忠國也贈送了自己創作的詩:“浮雲已開兩岸親,懸橋牽係兄弟情。親情血緣永綿延,珍惜攜手創新局。”
讓兩岸黃埔老同學敘敘校友情、桑梓情之外,北京黃埔同學會秘書長王蘭萍説,把臺灣眷村和北京社區一個個對接起來,算是認了親。以後大家就要多交流、多走動,情越談越親,這樣的活動以後還要繼續下去。(王力可 孫立極)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