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革命黨人大力借助移風易俗來推動革命,新風潮席捲一時,“自由儘是新風尚”──禁纏足、禁鴉片、禁賭博,改稱謂,廢跪拜,禁止販賣人口,倡女權,易服飾,倡導自由婚姻等等,成為一股時代性的社會潮流。
回望一個世紀前被辛亥革命席捲之後,然封建殘存的中國社會,人們不免思索:一場大革命,曾對當時的生活産生了怎樣的影響,又將哪些寶貴的文化財富留給了現代中國人?
【辛亥風雲 西曆】
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後,很快提出改用西曆的提案,得以通過。當時中國實行農曆,同時以皇帝年號為紀年方式。南京臨時政府將其廢除,並規定使用西曆,希望以此去除封建帝制的殘余,與國際接軌。但臨時政府改紀元不徹底,廢除了皇帝紀元,卻採用了民國紀元。1912年為民國元年,還是需要換算西元。
【辛亥風雲 不跪】
1912年8月,政府公佈新禮制:男子禮以脫帽鞠躬,慶典、婚禮、喪禮、聘問等用脫帽三鞠躬,公宴及尋常慶吊、交際宴會用脫帽一鞠躬,尋常相見,用脫帽禮。女子禮用鞠躬但不脫帽。尋常相見,用一鞠躬。內務部、教育部在答覆各省祭孔的禮儀時,提出改行三鞠躬,祭服用便服。這樣平等、進步的禮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辛亥風雲 剪髮】
革命從“頭”做起,清末革命黨興,辮子成為革命黨人反清的革命目標之一,武昌首義後,獨立各省很快形成一股剪辮子熱潮,一條辮子的去留,成了革命的象徵和棄舊從新的標誌。而時髦的短髮,也成了那時潮男潮女的“流行符號”。
【辛亥風雲 洋裝】
辛亥革命前後,西裝和中山裝常被視為革命黨人的標誌,當時人稱“革命巨子,多由海外歸來,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慣常,互相效倣,以為非此不能廁身新人物之列”。民國之後,穿衣的“洋化”不獨政界如此,社會各階層都掀起了“洋裝熱”,從上層人物擴散到一般民眾。
【辛亥風雲 男女同校】
民國女子求學現象已為大多數民眾接受,男女同校的呼聲日漸高漲,蔡元培就此指出:“改良男女的關係必須有一個養成良好習慣的地方。我以為最好的是學校,外國的小學與大學沒有不是男女同校的;美國的中學也是大多數男女同校。”辛亥革命9年後,男女同校才真正開始實行。
【辛亥風雲 女人上班】
1916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24萬近代女工,集中在手工業等輕工業企業當中,而少數女子在教會醫院、學校、劇團等供職,女子登臺演戲也是在辛亥革命後。1914年1月17日的天津《大公報》上,有“風聞當時的浙江省會警察為‘風化’起見,擬令城內外女子營業商店不論何種名目,一律取消。”但民國後社會發展的大勢,決定了女子走上社會,從事適當職業已不可扭轉。
【辛亥風雲 自由戀愛】
1917年6月8日,北京的《晨鐘報》登一則社會新聞稱:“魯省某報廣告欄內登一奇怪之廣告,令人觀之殊堪發笑──北京高等女學畢業生十七歲招親廣告:凡有年齡相當、身家清潔、欲娶妻妾者,請至趵突泉內寶文齋書畫店面面議可也,每日自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過時不候云云。”
婚姻自主之新風並非革命一成功便成為全國之新風,民國之初,自由戀愛也還只是局限在發達地區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國人中間,又要經過好多年,自由戀愛之風才能吹遍華夏大地。
【辛亥風雲 離婚】
離婚成為問題,確切地説,是到民國才有的事。從前只有“休妻”和“棄婦”之説。辛亥革命催枯拉朽,社會新風顯山露水:在自由、民主、人性的旗幟下,中國男女終於有了平等的離婚權利。從1911年頒布《大清民律草案親屬編》,到1930年南京政府頒布《民法典親屬篇》,中國婚姻家庭立法完成了由傳統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到近代婚姻家庭立法的轉型。
【辛亥風雲 文明戲】
1907年,中國留日學生李叔同、曾孝谷等人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東京上演《茶花女》和《黑奴吁天錄》,李叔同飾演劇中的女主角馬格麗特,演出獲得了意外的成功。演出全部採用口語對話,沒有朗誦,沒有加唱,還設有獨白、旁白。這也被看作是中國話劇史的開端,當時被稱為“新劇”。辛亥革命前後,先進中國人倡導新文化以滿足人們對新事物的追求。在革命浪潮的推動下,文明戲更是發展迅猛。
【辛亥風雲 炒股】
炒股,民國初年就有了。證券交易對中國人來説是舶來品。清末,西人在中國設辦證券交易所,很快引起了中國有識之士的注意,梁啟超曾首倡交易有價證券,但沒有得到晚清政府的支援。1914年,上海華商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初具證券交易所規模。之後,上海工商界人士奔走呼號,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從此有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股民。
【辛亥風雲 現代之聲】
沈心工的《男兒第一志氣高》、《黃河》,李叔同的《送別》……這些西洋風味濃郁的現代音樂之聲被稱為“學堂樂歌”,宣揚富國強兵、抵禦外侮的民族精神,喚起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它們為中國現代音樂開啟民智的百年曆程,奏響了雄渾的序曲。1912年民國政府建立後,明令規定樂歌為中小學校的必修課,唱歌成為當時社會生活中的新風尚。後來,音樂界便將這時期的學校歌曲統稱為“學堂樂歌”。
【辛亥風雲 紅十字】
辛亥革命爆發,新成立的中國紅十字會立即派醫療隊奔赴武漢、南京前線,僅在武昌戰役中就救治傷員數千人,掩埋屍體8000余具。從“二次革命”到護國戰爭,從護法戰爭到從軍閥混戰,各地分會救死扶傷,恪盡天職。中國紅十字會于1912年加入了日內瓦國際紅十字會,獲得國際社會正式認可。
【辛亥風雲 電車】
民國初年,中國城市交通工具經過了由轎子到人力車、再到電車的變革。一時間,民國的街景是一道道人力車與電車交織的風景線。電車分有軌和無軌兩種。中國的有軌電車是20世紀初從歐洲傳入的。1905年,上海市有了電車,成立了電車公司,有軌電車在上海出現時,曾轟動一時。電車所經之處,都是看熱鬧的人群。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