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臺商後代接班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13年08月22日 14:53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那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種苗的時代”。各色光鮮少見的果蔬草木花卉品種,及其代表的組培嫁接和田間管理等系列技術優勢,讓登陸經營農業的第一代臺商臺農們,在大陸市場上罕有敵手。然而30年之後,曾經較大的技術落差逐步被拉平,在必須同時從管理中挖掘效益的市場倒逼背景下,出於降低企業成本、保護技術優勢等因素考量,這些年輕的二代臺商被推上了前臺。

  目前,“父子檔”在我省許多農業臺企中紛紛出現。登陸身份從父輩時的“老闆”變成了如今的“經理”,這些村裏年輕的CEO們是如何面對已然改變的市場和亟待升級的管理?

  先汲取父輩經驗

  寧德市蕉城區欣怡花卉有限公司是一家蝴蝶蘭種植臺企。四年前,24歲的陳建煒從臺灣到此做起了職業經理人,負責蘭園瓶苗組培,把關培植的全過程。除了工作地域的改變,陳建煒還要適應從原本機械工程專業轉為侍花弄草的職業切換。尤其是後者,可不是每天進出開著空調的大棚,去適應忽冷忽熱的工作環境那麼簡單。

  陳建煒的父親陳國清,是臺中鼎鼎有名的蝴蝶蘭培育專家,他在寧德打拼15年創立了欣怡花卉。雖然佔地只有20畝,但出産的種苗卻在業內享有很高聲譽。如今,公司擁有100多個蝴蝶蘭花種,佔據市場主流的有30多種。陳建煒跟著父親過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農人生活,父親言傳身教,自己也需要摸索學習。“他們沒把我看作小屁孩,而是當作一個企業主來尊重。”陳建煒逐漸摸索到了蝴蝶蘭培植的相關技術,獲得許多人的認可。

  除了本行業技術之外,陳建煒還積極學習父輩一些經過實踐檢驗的管理經驗。比如,父親陳國清在寧德深耕多年,蘭園裏的員工都是當地農戶,他們吃住在蘭園,陳國清視他們如同家人的管理方式,讓企業員工和相關專才相當團結,很少有流失現象。此外,不管遇到大事小情,當地有關部門都會積極主動地伸出援手,盡力服務,也讓他感到在寧德興業很有支撐。

  此外,欣怡花卉的蘭苗仍主打批發市場,許多客戶都是父親合作良久的老主顧,父親把企業生産基本上交給陳建煒,自己只是負責外出聯絡客戶等。陳建煒表示,在這個行業中,很多臺商二代的狀態都與他類似,“年輕的守基業,父輩四處走動,結交客戶順便旅遊,這很有趣”。

  在留守的同時,建煒也嘗試運用網路銷售等新模式來拓展業務,並將先進的企業管理方法引入公司。雖然此過程中,兩代人之間也常有理念衝突,偶爾會鬧鬧矛盾,但建煒把與父親磨合的過程視為學習與成長的良好機遇。“最後決策的還是我父親,我只是提出想法供他參考。我理解父親的心願,畢竟年紀大了,想早點達到目標,好光榮退休,而我還有很長的路,得一步步地走。”

  後進行管理升級

  “如果有一天覺得我不行,我父親可以聘請別人來當經理。”黃聖閔的父親或者説老闆,是漳浦鉅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瑞寶。但黃聖閔並不希望“家族企業”的思維,影響自己選擇所喜歡的事業。

  畢業于臺灣工業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的黃聖閔,2008年初,因看好大陸農業發展的良好前景,放棄島內的工作,到漳浦與父親一起投資1000萬元,建成一個佔地30畝、專門組培蝴蝶蘭種苗的基地。農業留不住年輕人才,這是讓很多臺資農企頗感頭疼的事兒。而80後的黃聖閔為何就能在遠離漳州市中心的創業園區一呆四五年?黃聖閔的回答讓人頗感意外:“我不認為自己是在做農業,我是在做生意。而且我也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而是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

  黃聖閔表示,父親有些像是傳統派,育种經驗豐富,凡事喜歡親力親為;而自己則是“激進派”,不主張事必躬親,認為老闆應當抓大放小,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市場、決策佈局上面。“公司要在人才培養上多下力氣,建立得力的幹部隊伍,分工負責,有效管理,進行團隊合作。”

  “父親那一輩人注重傳統,經驗豐富,但也容易被經驗束縛。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身上沒包袱,敢闖敢幹,對市場風向也很敏感。”黃聖閔説,他到大陸後喜歡出差,四處考察市場,“我們會根據市場的動態來規劃生産,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發展方向,注重科技含量、産品創新和企劃宣傳,使出全身解數吸引消費者。不是跟著經驗走,而是跟著市場走,這是我們與前輩們最大的不同。”

  雖然理念不盡相同,但這對“父子兵”強強聯手,很快就創出了佳績,公司培育的蝴蝶蘭種苗順利打入上海、天津、廣東等地的市場,目前年銷量達200多萬株。

  除了陳建煒、黃聖閔等優秀臺商二代之外,在閩許多農業臺企的二代掌門人,也通過交接班這種方式,對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和現代管理方式植入等。如準備建造蘭花博物館的南靖瑞德蘭園二代臺商張德胥,對蘭花培植進行精緻化、産業化改造的楓江蘭園二代臺商吳少棟等。這些村裏年輕的CEO們希望父輩植根于大陸的企業,能夠在他們手上繼續開花結果、香飄兩岸。(本報記者 林娟 劉深魁 莊嚴 通訊員 李加進 實習生 夏雨晴 陳臻)

  記者手記:“此心安處是吾鄉”

  東莞臺商青年委員會近期做了一個關於“臺二代接班”的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目前九成臺一代仍未真正退休,儘管所有的臺二代都被賦予了“超越臺一代”的期望,但僅有一成臺二代有把握超越父輩。另據了解,目前到福州子承父業的臺商二代數量大概不到兩成,雖然多已接掌企業部分業務,但順利且全面完成交接棒者仍是寥寥。可見臺資企業如何順利完成管理權的轉換交接,仍是十分緊迫的問題。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像陳建煒、黃聖閔等一大批臺商二代,雖然目前已漸漸進入狀態,但其與上一輩及新環境的磨合過程也頗為艱難。所以,除了企業內部交接班的合理佈局及安排訓練外,提供一個能激勵臺二代積極進取、安心創業的外部環境也至關重要。

  在這方面,除了出臺相關惠臺政策和優化投資環境外,應進一步完善臺企轉型升級相關服務和培訓舉措,拓展兩岸青年企業家交流平臺和領域,加強相關部門與臺商青年委員會等組織的溝通協調,並在臺商子女優先入學、駕照換證等民生事務上積極伸出援手,真正撓到“癢”處,從而使他們獲得“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增加紮根大陸的信心和勇氣。

  臺二代能否順利接班,主導因素在企業內部,而提供週到服務仍是當下相關部門可多多發力著墨之處。(本報記者林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