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事變研究會會長楊瀚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兩岸長期分治造成國、共雙方在認識、評價抗戰時均有所偏頗。他提議,從共同收集抗戰史料著手,兩岸史學界未來應聯合撰寫《中華抗戰史》。
楊瀚委員是楊虎城將軍之孫,十餘年來頻繁往返臺海兩岸,就祖父楊虎城參與其中的西安事變、抗日戰爭展開學術研究。今年,他向政協大會提交一份提案,建議兩岸開展抗日戰爭歷史認同的相關對話與研究,為進一步深化兩岸的交流、政治對話奠定基礎。
楊瀚直言,兩岸有關抗戰史的認知存在四個共同問題:其一,沒充分從民族復興角度闡發抗戰在中國歷史中的意義;其二,雙方各自強調對抗戰的領導權和貢獻,較忽略全民族浴血犧牲的民族精神;其三,較少研究侵略者的殘暴,未更深一步追究日本戰爭責任;其四,未能有效轉化為民族團結復興的動力,反而有時造成成為兩岸交流的隔閡。
楊瀚提出,抗戰是百年來中國人抵禦外侮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今天我們應站在國家、站在中華民族角度看待這場戰爭。”
西安事變研究會去年與臺灣相關社團舉辦了一場紀念西安事變學術研討會。楊瀚告訴記者,包括郝柏村將軍在內的多位臺灣退役將領與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抗戰歷史須達成一個基本共識,兩岸談統一才有基礎。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