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適逢許壽裳先生在臺殉難65週年紀念日,全國臺聯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許壽裳先生追思會暨學術報告會。大陸有關方面負責人、在京臺胞及海峽兩岸學者60余人與會,共同追思這位與臺灣淵源頗深的作家、教育家。
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林智敏致辭表示,許壽裳先生的一生,一以貫之的,是愛國進步、追求真理的堅定信念;尤為可貴的,是他情牽兩岸、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擔當;令人難忘的,是他與魯迅先生生死不渝的摯友情懷。今天兩岸同胞追思許壽裳先生,就應相向而行,攜手肅清“文化臺獨”遺毒,大力傳承中華文化,凝聚、增添和平發展的共同意志和內生動力。
許壽裳是魯迅的同學和至交,于1946赴臺任臺灣省編譯館館長,後轉任臺灣大學教授兼文學系主任。在臺期間,他時常批評國民黨當局,于1948年在臺北寓所被人殺害。對此,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在學術報告會上表示:“許壽裳先生是為臺灣而來、為臺灣而死的人,是死於臺灣、得永生於臺灣的人。”
他説,對於臺灣,許壽裳有兩項重大貢獻。一方面,他和魯迅先生等人作為當時讀音統一會會員,一起確立了注音符號的使用原則,奠定了臺灣國語運動的規矩,很多臺灣同胞正是靠著注音符號學習和掌握了國語。另一方面,許先生親自編寫了《怎樣學習國語和國文》一書,並在國語運動中力推從“臺語復原”到“學習國語”的正確方向,為臺灣光復初期國語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
臺灣著名學者陳鼓應發言表示,多年來,無人在臺灣追思許先生,這是值得反思的。希望今天能發起和鼓勵兩岸青年學者來研究許壽裳,繼承他的遺志。
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出席了當天的追思會。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