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張冠華:2011兩岸經貿“穩中求進” 亮點紛呈

2012年01月06日 13:2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月6日北京消息 由台灣網攜手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人民日報海外版主辦的“2011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已于2011年12月31日啟動,目前進入網友投票及專家評審階段,本網特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教授對2011年兩岸經貿交流進行點評。張冠華教授用“穩中求進”四個字評價過去一年的兩岸經貿關係,並強調,只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使兩岸尤其是島內民眾明顯享受到兩岸經貿交流的成果與紅利。

  兩岸經貿交流“穩中求進”

  2011年ECFA早收清單的正式實施成效初顯,為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帶來了更多的利好。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經合會”)也進入運作階段,後續協商正在進行。張冠華認為,2011年,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總體表現“穩中求進”,呈現兩岸貿易投資實現穩步增長,兩岸經濟合作繼續深化,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領域擴大並向縱深發展三個特點。

  張冠華同時指出,隨著兩岸經貿交流規模、領域的擴大與合作的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也開始步入“深水區”。未來,如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得到維護和加強,兩岸關係發展環境的改善將有利於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發展。

  産業合作推動轉型升級

  第七次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就推動兩岸産業合作達成共識,兩岸産業合作也邁入了制度化、機制化的新階段。張冠華認為,未來兩岸産業合作將是推動兩岸經濟合作與兩岸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張冠華表示,兩岸産業合作是ECFA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兩岸經濟合作邁向深入、加快兩岸經濟整合的重要方式與途徑。今後,兩岸産業合作要重點加強新興産業合作,以打造兩岸共同産業鏈為主,走出過去産業轉移或招商引資老路,通過加強共同研發、共創品牌、共建標準等,爭取搶佔全球産業制高點,在全球産業新一輪發展中佔據有利地位。

  他還建議,充分利用兩岸及海外市場,特別是充分利用大陸“十二五”時期擴大內需機會,通過兩岸産業合作推動兩岸産業升級與轉型,同時加強兩岸服務業合作,並將其作為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

  “十二五”對接“黃金十年” 助推兩岸經貿發展

  2011年初大陸發佈的“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專章闡述兩岸關係,指明瞭今後幾年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方向,明確了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重點領域和主要內容。張冠華認為,臺灣中長期經濟發展構想,也就是所謂的“黃金十年”與“十二五”對接,無疑將成為兩岸經貿發展最大的助推器。

  張冠華指出,按照“十二五”規劃有關兩岸經濟合作內容,2011年兩岸經濟合作已取得明顯成效,通過落實ECFA,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化、機制化得到加強與深化,兩岸經濟交流的規模與領域明顯擴大,海峽西岸特別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在對臺合作“先試先行”上取得積極進展,兩岸行業、地區間經濟合作熱絡,使兩岸尤其是島內民眾明顯享受到兩岸關係  和平發展的成果與紅利。

  張冠華認為,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方面推出的“黃金十年”規劃,在市場開放、經濟轉型、産業發展等方面有許多契合、互補與良性互動之處,特別是“十二五”規劃確立的擴大內需、發展服務業、加強自主創新等方面,對於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推動臺灣經濟轉型將是重要機遇。而“黃金十年”規劃有關內容也體現出善用大陸市場,促進臺灣經濟轉型升級的政策思路。

  “未來如果大陸‘十二五’與臺灣‘黃金十年’實現良性互動與結合,對於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與推動一體化進程,更好應對全球經濟變局,將有深遠積極影響。”張冠華説。

  2012,兩岸經貿交流承上啟下關鍵年

  張冠華認為,2012年,兩岸經濟合作將面臨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島內政局等複雜影響,因此繼續保持和推動兩岸關係“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局面十分關鍵。

  展望未來兩岸經貿關係,張冠華指出,2012年將是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承上啟下的關鍵年。承上,即是要維護、鞏固和深化過去四年兩岸經濟合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啟下,就是在兩岸經濟關係初步實現正常化、制度化、機制化基礎上,夯實根基,縱深推進,拓展新局。

  台灣網自2005年推出“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6屆,每一年都有臺灣問題專家學者與廣大關注兩岸關係發展的網友一道,評選出當年最具影響力的兩岸關係十大新聞事件。同時,也以此為線索回顧與梳理一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2011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於2011年12月31日正式啟動,將於1月10日公佈評選結果 。(記者:高斯斯)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