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下午,第十五屆臺交會配套活動之一——“臺資企業在大陸發展前景展望及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與會嘉賓歡聚一堂,共同探討了臺資企業在大陸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溫州,臺商生産的眼鏡,最貴的也才賣9美元左右,但是到了國外,則可以賣到幾千美元,“錢都讓品牌持有人和銷售商賺走了,因此面對産業結構調整,臺企要把自己的品牌建立起來。”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黃如旭感慨地説。
據介紹,廈門已累計批准設立臺資企業3722家(含第三地),實際利用臺資75.8億美元。但是生産成本的增加、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加劇等影響企業生産與發展的重要因素,都在向臺商提出同一個問題:“如何把握機遇與挑戰?”除了要建立品牌外,如何留住人才也很關鍵。
針對“找人不好找,留人不好留”的問題,黃如旭舉了廈門一家臺企的例子,“這家企業有三四百個員工,但是員工流動率只有2%。據我了解,他們給員工的待遇並沒有特別高,只是行情價。”那為什麼員工願意留下來?黃如旭特意去了解後發現,因為這家臺企的福利很好。“員工一日三餐,公司全包了,不光如此,小孩在學校要吃的便當,公司還派人送到學校。孩子放學上學,公司統一派車接送,完全解決了員工的後顧之憂。這麼好的福利,員工當然都不願意走。”黃如旭説,“這家企業的做法,值得很多臺企學習。” (記者 林世雄)
[ 責任編輯:張曉靜 ]